“有一次因為沒及時充好電,頭頂燈電力不足,導致晚上在現場干活時差點被管線絆倒。”工作近40年的黎龍彪師傅對10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還記憶猶新。
“前天,在火炬2萬立方米氣柜頂拆儀表時,因圖省事,憑感覺操作,沒戴好手套,把手刮破了,以后不能這么大意了。”班員小范說。
這是6月2日早上廣州石化儀控中心四車間罐區班班前會上的一個場景。可“班前會”怎么就變成了安全“故事會”呢?
原來,這是罐區班為創新安全教育學習形式,結合實際開展的員工講述發生在自己或身邊的安全“故事會”活動。安全教育“故事會”是班長李志峰提出來的,他鼓勵班員將自己經歷的、發現的、身邊發生的安全故事講述出來,讓所有班員在班前會上進行點評和剖析,引導員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并結合實際工作查找問題,制定防范措施,找出解決辦法,杜絕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營造一個“人人講安全、人人懂安全”的氛圍。
此外,該班組還利用班前會,組織員工以“崗位學安全、崗位講安全、崗位做安全”為主題,在每天的班前會上進行安全交底和安全經驗分享,提醒大家作業中應該注意的安全防范重點和要點,做到安全警鐘長鳴。
為筑牢安全思想防線,抓好職工行為規范,強化從嚴管理意識,該中心也把往年發生的事故案例編成安全小故事,利用班前會、安全例會等時機在班組進行學習宣傳。
“讓職工做主角,講述自己或身邊發生的安全故事,不僅調動了職工參與的積極性,而且通過‘揭短亮丑’的形式,增強了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真正做到安全警鐘長鳴。”儀控中心安全總監劉志軍說。
(黃敏清 鐘曉優 伍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