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屆中國國際化工過程安全研討會在蘇州召開。記者了解到,雖然化工過程安全管理(PSM)在我國已經推行了幾年,但企業在推行過程中仍有很多疑惑和問題。此次研討會上,與會中外專家學者從不同層面探討了如何推行過程安全,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風險管控不到位
根據應急管理部統計,我國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實現“雙降”,但近3年(2017~2019年)化工(危化品)企業重特大事故呈現上升趨勢,生產、使用、運輸、儲存等全流程環節事故頻發,安全生產形勢依舊嚴峻復雜。
“對過程安全沒有認識或認識不足,沒有實施過程安全管理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北京思創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納永良認為。
納永良表示,在推行PSM過程中,企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而安全體系的建立不是一個項目,需要持續的改進和不斷的完善。另外,很多企業存在不落地或落地運行情況差的問題。而安全管理最終表現在于現場的執行,不能停留在建一堆制度和程序文件上,要從現場人員的操作、變更、作業活動等過程體現出來。
風險管理是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核心,也是重點和難點要素。多名專家紛紛指出,在推進過程安全管理過程中,很多企業對風險辨識不到位,沒有形成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
應急管理部化學品登記中心副主任牟善軍指出,很多企業的分級管控機制缺乏頂層設計,管理“上下一般粗”,對高風險點、固有高后果點關注不夠,低風險點耗費過多成本。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趙東風也表示,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化工企業風險管控大多停留在辨識和評價階段。企業對工藝和設備風險雖然開展了HAZOP分析、FMEA分析,但僅僅對分析后提出的建議進行整改,并未將所辨識出的所有風險匯總形成動態風險庫,也未對重要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動態審核,并未將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相結合。
全要素同時推進
記者注意到,多位專家談到有效推進PSM時指出,首先,從上至下要統一思想和理念。其次,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和程序,全要素同時推進過程安管落地。最后,要通過規章實現穩定的運行。
納永良解釋道,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就是按照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屬地管理等要求落實每個崗位的安全職責,細化甚至量化每一條職責,逐條制定履職標準。
在明確每個要素的職責分工時,要指定專人負責PSM,成立由企業一把手為首的過程安全管理推進領導小組,并從企業領導層中選派一名懂工藝、設備、安全的副總工程師從總體上負責整個PSM的實施,此外還要將每個管理要素分配到不同的部門并指定負責人,多專業聯動。
推進PSM體系如何與企業本身的安全體系融合也是眾多企業關注的問題。納永良談到,要將PSM管理要素融入企業已有的安全管理系統中,以安全標準化為載體,將安全文化、過程安全管理融入其中,形成18個A級要素、84個B級要素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管控體系。
具體到風險管理要素的實施時,趙東風表示,要與政府要求的雙重預防機制融合起來,進行常規安全措施檢查,要依據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合規性檢查。要注重風險管控措施的審核,對重要風險控制措施進行適用性、有效性地審核。
“隱患的產生都是由于企業在過程安全管理的某一要素缺失而引起的,因此對于隱患的整改不能僅僅將隱患消除作為目的,更加重要的是應系統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隱患的存在,或者企業為什么長時間沒有發現這項隱患的存在?然后追溯到企業過程安全管理哪些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 逐步提升企業的過程安全管理。”趙東風強調。
評估體系找差距
“無長效的外審機制,診斷不出PSM風險變化的績效指標也是目前過程安全管理不能有效推進的瓶頸。”萊茵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鴻鈞告訴記者。
高鴻鈞表示,過程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一個反復的過程,評估過程安全管理體系相當于企業在“照鏡子”,企業通過評估可以從中找出差距,經過評估、修改和監督循環改進,持續提升企業過程安全管理績效。
研討會上,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化工過程安全中心(CCPS)技術總監Louisa Nara就強調了對過程安全管理體系評估的重要性。她指出,由CCPS主導的RBPS成熟度評估計劃旨在評估過程安全體系文件的狀態以及現場執行的有效性,基于評估,公司可以找出體系要素與每個RBPS要素的差距,匹配不同的成熟度模型,從而促使企業不斷的學習和提升過程安全績效管理。
安全人才是根本
記者還了解到,從企業生產到安全監管,化工安全人才不足一直是安全管理工作中較為突出的問題。
“目前,我國過程安全教育不足,管理人員不懂如何量化和改善,監管人員無法發現問題,專業知識傳播有限,公眾不理解,工人時常忘記,研究人員往往忽視,導致意外經常發生。”清華大學化工系主任、教授趙勁松表示。
據悉,多年來趙勁松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化工過程安全的應用研究。他認為,化工行業安全水平提升的根本還是安全人才的培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化工安全行業將發揮關鍵作用,但人工智能系統無法取代過程安全專家,系統的運行需要與過程安全專家協作。加強過程安全教育,加強工程倫理教育是提升安全水平的重要方向。”趙勁松說。
納永良也認為,過程安全管理的實施過程也是一個人員能力培養的過程,要特別注意培養出來一批精通管理要素的人才,尤其是要注重風險分析師、可靠性工程師(含功能安全工程師)、培訓師等專業人才的培養,并建立相應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