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貫徹《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的思考(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安全發展水平,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環境。圍繞這一目的,需要全行業從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精準治理三個方面,加快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強源頭治理是基礎。應該看到,化工行業雖然發展迅速,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著粗放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大量落后產能存在的矛盾,如整體安全條件不達標、管理水平不到位、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整改不及時,在危險化學品生產、貯存、運輸、使用、廢棄處置等環節已經形成了系統性安全風險,使危險化學品安全在源頭上留下了大量先天不足的隱患。危化品行業近年來發生的一起起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追根求源,大多指向源頭存在的先天缺陷。因此,只有加強行業源頭治理,才能夯實化工安全的根基。
加強源頭治理,就必須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完善和推動落實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近年來,化工行業在調結構、轉方式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淘汰了大量落后產能,使安全生產的基礎得到強化,但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這項工作仍任重而道遠。下一步,業內各企業還須嚴格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時修訂公布淘汰落后安全技術工藝、設備目錄,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禁限控”目錄,結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法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條件的產能,有效防控風險。要堅持行業“一盤棋”,嚴禁已淘汰落后產能異地落戶、辦廠進園,對違規批建、接收者依法依規追究責任。相信隨著行業落后產能的進一步淘汰,新技術、新設備、新管理的不斷進入,行業的安全基礎一定會得到加強,危化品安全源頭治理也必將取得更大的成效。
開展綜合治理是保障。危險化學品安全問題錯綜復雜,事關方方面面,沒有“一招鮮”,難以一蹴而就。在長期的安全管理實踐中,化工行業已經創造了“綜合治理”這樣一個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并且屢試不爽。
所謂綜合治理,是要動員行業、企業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堅持標本兼治,注重遠近結合,深化改革創新,健全體制機制;認真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反復抓、抓反復,一抓到底。
可以說,至少目前而言,抓好危化品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法寶就是綜合治理,而綜合治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各環節安全監管責任,實施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安全監管。
當然,綜合治理也有不同的層面和體系,就國家和行業層面而言,就是要完善監管體制機制,保持高壓態勢,將涉恐涉爆涉毒危險化學品重大風險納入國家安全管控范圍,健全監管制度,加強重點監督。但化工安全最終還必須落實到企業層面,化工企業綜合治理的基本方略,就是要全員管安全,就是要將安全責任落實到黨、政、工及每一名干部員工,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過程,實現分工協作,各司其職。
實施精準治理是關鍵。危險化學品涉及到生產、儲存、運輸、使用等各個環節,點多面廣,環節眾多,抓好危化品領域的安全生產,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不存在包治百病的妙藥,需要根據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環節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據變化的情況對癥下藥。
要做到精準治理,首先是要加強重點環節的安全管控。比如對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化工裝置或儲運設施進行全方位嚴格監管,通過安裝自動化控制系統,使重大危險源全部實現在線監測監控。比如對油氣輸送管道實行完整性管理,強化油氣輸送管道高后果區管控。其次要加強全產業鏈的管控。比如流通環節比較容易產生安全隱患,要通過強化托運、承運、裝卸、車輛運行等危險貨物運輸全鏈條安全監管。再次還要加強相關企業及醫院、學校、科研機構等單位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管理。
只有真正做到精準治理,才能把危化品安全生產事故扼殺在搖藍里,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