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油氣體制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面臨很多新領域、新問題、新風險,改革過渡期安全管理體制如何理順?企業面對新老規范更替問題如何做到合規?油氣儲運行業整體本質安全水平如何提高?這些問題皆有待解答。
12月5日至9日,國務院安委辦油氣儲存和長輸管道企業安全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治理督導第五督導組來到天津濱海新區開展督導檢查,在對該區8家企業檢查后,充分肯定了濱海新區在安全風險隱患治理方面的亮點工作,同時針對發現的問題及隱患提出了具體整改建議,并對企業面臨的安全管理深層次問題給予分析指導。
督導組指出,改革過渡期涉及大量資產劃轉、管理職能交接等工作,相關企業要加快明確安全管理職責,深入評估管控安全生產風險,確保改革過渡期油氣儲運安全,更要努力向數字化、信息化管理轉型,做到心中有數,提升行業本質安全水平。
過渡期如何避免出現安全管理盲區?
提早研判體制改革變更風險,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廣西北海‘11·2’LNG火災事故對我們這個油庫有什么啟發?”12月7日,督導組專家來到中石化天津石化原油儲運部大港樞紐庫,在會議室打斷了企業相關負責人的匯報,直接發問。
這名負責人稍作停頓,隨后答道:“我們油庫目前正處于交接過渡期,安全責任一定要具體落實到人,尤其是承包商管理,涉及動火作業、高處作業等特種作業,每一個具體環節都必須嚴格執行相關制度。我們就這個問題組織過班組討論,要求每名員工深刻吸取事故教訓。”
督導組專家肯定了他的回答,同時提醒企業加強過渡期安全風險變更分析,保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順利銜接。
據了解,這家企業共有21座10萬立方米儲罐,原屬于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管理。根據國家管網改革的部署安排,自今年10月1日起,該公司將21座儲罐的資產和管理權劃歸天津石化,國家管網集團天津輸油站負責兩座外輸泵區以及變配電系統等,兩家單位同庫辦公。
而在督導中,記者發現多家企業因體制改革造成人員、資產、管理體系制度等一系列調整。其中,部分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尚未健全、多主體單位安全管理責任未劃分,存在相關應急預案涉及聯絡人員的變更未更改、消防管理職責不清晰、托管協議未明確日常隱患資金審批流程等具體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督導組在檢查的8家企業均提出,不論是否處在改革過渡期,安全管理絕對不能出現盲區、空白,同時要認識到企業過渡改革期往往是事故高發期,資產關系發生變化,隱患治理資金申報、預案報告流程等日常工作流程也發生了變化。企業要盡快健全安全管理機制,不能拖、不能等、不能有依賴僥幸心理,特別是日常工作流程、操作規程、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制度,要加快融合進度,提早研判體制改革變更風險,避免產生新問題。
在這方面,大港樞紐庫的做法得到督導組的認可。企業相關方在9月30日簽訂管理過渡期HSE協議,明確“誰指揮誰負責,誰操作誰負責,誰違章誰負責”的原則,確定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為過渡期第一階段,由原崗位人員操作,其間執行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各項HSE管理制度;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為過渡期第二階段,由新到崗人員在原崗位人員監護指導下操作,執行天津石化HSE管理規定,為移交輸油站庫管理過渡期的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方政府部門要關注企業過渡期安全管理問題,指導督促企業制定相關計劃、厘清安全責任,使其盡快安全平穩度過過渡期。”督導組專家說。
如何避免標準滯后,正確處理新老標準交替問題?
新領域標準制定要加快,標準“打架”不能“一刀切”
12月6日,督導組來到國家管網天津LNG公司。這里是我國首座浮式LNG接收站,承擔著為華北地區保供天然氣的重要責任,于2013年投產,至今累計外輸天然氣200億立方米。
什么是LNG接收站?專家解釋說,LNG接收站是LNG進口的重要基礎設施,進口船運的液化天然氣(簡稱LNG)在這里接卸、儲存、汽化后,通過天然氣管網進入千家萬戶。目前,沿著我國海岸線從北到南,已建成24座LNG接收站,同時規劃建設的接收站有數十座,以滿足能源進口日益增長的需求。
記者跟隨督導組專家登上天津LNG碼頭和16萬立方米LNG儲罐,對碼頭控制室、卸料臂平臺、LNG儲罐放空平臺等進行檢查。專家對現場設備設施和構(建)筑物的安全距離、抗爆等級和放散范圍等進行復核,督促企業應定期開展第三方設計診斷和專項評估,保證接收站本質安全。
在現場督導過程中,專家與企業運營人員就LNG行業適用的標準規范的重點條款進行了討論。作為相對新興的能源產業,LNG接收站的標準規范,涉及石油化工、港口航運、危化品存儲等方面。各設計院總體設計原則雖然一致,但局部細節存在不同,同時因地域環境差異導致各接收站的布局、設備選型和運行匹配方式不盡相同,實現接收站全面對標仍有一定難度。LNG接收站設計標準化、模塊化和系統化的工作剛剛起步。
另外,新舊標準“打架”問題也在督導中被不少企業屢次提到。LNG接收站執行在建時期的適用標準,但后期標準升級或被替代,往往會出現在運接收站部分設計不符合現行新標準的情況。對此,督導組專家指出,國家在安全方面的標準規范越來越嚴格,新標準出臺,舊標準隨即作廢,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于不符合新標準的問題不能“一刀切”。確實不具備整改條件的,一方面,鼓勵企業在合理范圍內,針對具體問題制定個性化風險管控方案,增加風險管控措施,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另一方面,建議國家層面出臺相應政策,認可企業上述風險管控行為,只要管控措施經評估是有效的,就可以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三年行動怎么落到實處?
方案要體現工作實際,管理要處于主動狀態
在此次督導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落實情況是重點檢查內容之一。督導組發現,大部分企業對于三年行動給予高度重視,但在實操過程中,部分企業對“兩個清單”的理解認識不夠深刻全面。
比如,有的企業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得不細不實,僅僅有方案內容,但方案是誰制定的,后續依據方案做了哪些工作未能體現;還有的企業把三年行動簡單理解成隱患整改,沒有制定制度措施清單,安全管理工作處于被動狀態等。
對此,督導組專家現場為企業答疑解惑,告訴企業落實的關鍵是要充分用好三年行動方案提到的“兩個清單”。
督導組專家解釋說,“兩個清單”的核心是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通過識別設備、生產活動等風險(即問題隱患清單),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即制度措施清單),把企業相關部門、人員的安全責任“牽”出來,形成企業安全管理的“綱”,這與單純制定隱患排查臺賬是不同的。
“這是幫助企業形成基本安全條件的有力抓手和載體。以往泛泛的安全標準,已經難以滿足目前安全管理的需要了。”督導組專家說,“油氣儲運行業亟待分門別類辨識風險,進一步明確各環節最基本的安全條件,利用好三年行動‘兩個清單’,提升整個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督導組專家還建議地方政府在購買專家服務時,把重心多放在解決深層次問題上,幫助企業梳理安全管理體系、找準主線,而不是一味地請專家開展現場檢查,幫助查找隱患。
同時,督導組還對油氣儲運行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加快推進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加強危化品風險預警監控系統建設,把看不見的安全狀態轉化為看得見的安全指標、安全指數,讓企業活起來,使企業負責人、政府監管人員對企業實時安全狀態心中有數,實現精準管控。在這方面,濱海新區在加大排查整治的同時,建立了“濱海新區地下管線數據信息系統”,該系統已經普查管線(含化工、油類、燃氣等)數據13667公里,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系統、補充數據,實時更新。
督導結束后,督導組向天津市安委辦反饋督導情況,并與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重點企業召開專題座談會。濱海新區政府表示將以此次督導為契機,認真落實督導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風險分析研判,加強信息化監管應用,使安全生產工作再上新水平,推動濱海新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