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凌晨,一輛槽罐車在杭州桐廬發生側翻,造成運載的四氯乙烷泄漏,部分流入富春江附近溪溝。有驚無險,富春江水質安全,但這并沒有減少人們對危化品車“一翻就漏”的擔憂。
危化品車為何如此脆弱,為何一翻就破、破了就漏,該怎樣避免泄漏?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浙江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浙江省運管局及車管部門。得到的答案是,危化品車頻頻出事,既有運輸不規范的原因,也有罐車設計因素。
危化品車堪稱“流動化學炸彈”,全省共有13619輛
對于危化品車,有個形象的描述——“流動化學炸彈”,從這個稱呼不難看出危化品車的危險性。
據省運管局統計,全省現有危險貨物運輸企業657家;危貨專用車輛13619輛;駕押從業人員29022人,其中駕駛員約14463人,押運員14559人。公路上運輸的危險貨物種類包括放射性物質、醫療廢物、危險廢物外以及劇毒、易燃、易爆的化學品等共8大類。
2005年2月1日,省出臺了《浙江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使用、經營與運輸,登記與事故應急救援,對危險化學品單位的監督檢查以及相關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但是,對于管理規定的執行卻打了折扣。省運管局分析,危化品車發生事故的原因可分為人、車、行駛環境三類。最可控的因素是駕駛員的操作技能和狀態,駕駛危化品車要求駕駛員駕照為A2以上;其次是車輛的技術狀態,每年要進行年審;還有天氣、道路條件的因素,從高速公路限流一般是從危化品車開始,就可見一斑。
罐體材質和壁厚決定了能運載那種危化品
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罐車檢驗所所長、高級工程師杜斌介紹,罐體的制造材質跟它所裝載的危化品種類密切相關。“危化品不同,對罐體的材質要求也不相同。”
根據2006年頒布的《道路運輸液體危險貨物罐式車輛常壓罐體技術要求》(最新國家標準),苯酚具有強腐蝕,運載時應使用不銹鋼槽罐;硫酸有劇毒且強腐蝕,它和不銹鋼化學成分有抵觸,所以罐體材質要選擇錳鋼。
據悉,5月18日凌晨在杭州桐廬側翻的運輸四氯乙烷的槽罐車罐體就是碳鋼材質的。
除了罐體材質,每一種危化品所對應的罐體壁厚也不同。“比如運輸四氯乙烷的槽罐車,當罐體直徑小于1.8米時,壁厚應不低于3毫米;若罐體直徑大于1.8米,壁厚不能低于4毫米。”省特種設備研究院賽福特公司樓紅軍經理說。
樓紅軍表示,槽罐車在運輸危化品時,一定要確保罐體材質和壁厚與可承受的危化品種類對應,切忌“張冠李戴”。
危化品混裝現象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每種危化品應對應使用一種槽罐車。但記者了解到,很多運輸企業從自身效益考慮,經常出現“混裝“現象。
樓紅軍說:“多種危化品共用一輛槽罐車,不同的化學成分相互作用,對罐體的影響可能是致命的。簡單說,硫酸就比四氯乙烷具有更強的腐蝕性,裝了四氯乙烷的車再拿去裝硫酸,罐體本身肯定是受不了的。”除了腐蝕罐體之外,混裝最嚴重的后果是引發爆炸。
為什么要混裝?業內人士稱,最主要的原因是運輸企業受利益的驅使。“當一輛槽罐車可以運輸多種危化品時,肯定會提高車輛使用率、增加獲利。”近年來,運輸企業承運危化品的運費并沒有明顯上漲,而油價卻一直居高不下,運輸企業不得不通過“混裝”來讓車子多接業務、多賺錢。
有的槽罐車生產企業也“對癥下藥”,為了使他們的車子賣得好,對其可運輸的危化品種類模糊界定。如,企業含糊地注明“該車能運輸化工原料”,并不具體到某一種危化品,以此吸引運輸企業購車。
槽罐車混裝,最直接的結果是危化品破壞罐體及其附件。比如,本來罐體厚度有5毫米,混裝的強酸強堿物品可能它被腐蝕到不足5毫米,導致罐體抗壓、抗力性能降低,破裂的可能性增大;在裝卸中,罐體附件受不同危化品“交叉感染”而損壞,出現灑漏現象。
泄漏事故頻發,8成多是因為交通事故引起
據記者了解,要獲得運輸危化品的資質,運輸企業要跑遍質監、安監、環保、運管、車管等多部門辦理證件。盡管每個環節都要對車輛進行檢測,但槽罐車依然脆弱,泄漏事件頻發。
對此,樓紅軍認為,危化品車和其他運輸車輛一樣,只要是上路跑,都會碰到交通事故。他說,所有的泄漏事故,有八成多是因為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事故導致罐體破裂的情況不多見,但是危化品車還有許多外置的附件(如安全閥、壓力表、導管及導靜電裝置等),這些外露裝置很容易在車輛側翻時損壞,引發泄漏。
和普通車輛一樣,危化品車超速、超載問題也是問題根源。高速交警稱,正是由于它的危險性,省內高速公路對危化品車一律限速80碼。樓紅軍說,危化品車本來就重量大,超速、超載時若發生事故,危化品泄漏的可能性極大。
另外,在運輸周期內,司機通過非正規的維修廠對罐車進行非法維修,使用電焊或切割設備,也極具危險性。更有甚者,司機偷取運輸的危化品原料,不當的操作也會引發泄漏。樓紅軍說,司機偷柴油、偷汽油等現象已經不是新聞了。
危化品車輛到底該怎么管?
據了解,目前申請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許可條件中,對危化品運輸車輛的數量最低要求是5輛。而目前,省內有資質的運輸企業不多,想進入這一行業的個體經營者,常常是自己買一輛車,然后掛靠大公司。由于個體經營者向大公司支付“管理費”,因而能獲得“資質”。
采訪中,記者發現危化品運輸有一套嚴格的審批制度,但仍有部分危化品車游離在行業管理之外,“無證經營、非法運輸”的個體業主,數量難以統計。據了解,今年相關部門將針對“掛靠”加強監管,迫使資質不健全的運輸車輛退出該行業
省運管局貨運管理處負責人說,目前危化品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危化運輸點多、面廣、流動分散,路上實時情況變化較快,僅靠外部監管,難以實現;二是源頭管理難以落實,掌握貨源的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是造成超載的主要原因,車輛不在本地又不屬運輸企業,致使很難追究責任,使得守法的運輸企業和駕駛員在競爭中失利,面臨淘汰。
省運管局表示,我省現行的危化品車的管理措施有三個:一是嚴格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準入管理;二是加強行業監管;三是加大監督檢查。
防止普通交通事故,交警不可能跟在車輛后面去管理。危化品車也一樣,盡管每一輛都裝有GPS,但是泄漏事故往往具有偶然性。一位不愿具名的危化品監管部門人士稱,除了管理部門履行職責,運輸企業以及司機、押運員的自律性也該加強。
(劉永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