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鐵路局施工方的代表曾說:“多虧這些管道標識,否則我們恐怕要成為破壞輸油管道的罪人了……”
管道公司長春輸油氣分公司農安輸油站,地處慶鐵輸油管道的中間位置,所轄輸油管道長達143公里,穿越6個鄉鎮,5條河流,橫跨長白鐵路、G12國道等。管道安全尤為關鍵。
農安站按照年初管道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將管道標識整治工作列為今年管道工作重點。
站長袁顯佗說:“油氣管道上方必須設置明顯的管道設施標識,這是為了防止因標識警示不清、管道走向指示不明等因素導致第三方盲目施工。”
新年初始,袁顯佗帶領管道班人員學習管道風險評價報告,并帶隊從農安站所轄管道起點哈拉海開始,對管道穿跨越的河流、公路、鐵路、人口密集區、穿越的光纜等進行了徒步踏查。之后,農安站制作光纜標識牌、警示貼等,為每一個穿越點增設提示。
標識不僅對地下鋪設的管道、光纜做出了提示,還附有歸屬部門、聯系電話、管道走向及轉角位置等信息,不僅方便了工作人員巡線,降低了村民的辨識難度,也提高了事故發生時相關單位獲知險情的速度。
11月2日,二道溝村書記牟占軍遇到正在巡線的焦豐林時說:“你們輸油管道的標識弄得真好,比公路的標識都清晰。”10月末,秋收完畢,管道標識全部“浮”出地面。農安站人員對標識再次踏查整治,除草扶正,確保每一個標識清晰可見。
目前,農安站已經安裝并整治完成測試樁142個,警示樁651個,穿越樁80個,通信樁22個,標志牌173個,為管道安全增加了新的籌碼。
記者手記
管道保護亟須法治精神
全國加強油氣輸送管道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可以追溯到2013年。2014年年底,全國共排查出油氣輸送管道占壓、安全距離不足等隱患近3萬處。
這些隱患成因復雜,既與早期城市規劃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有關,也與個別單位、個人出于私利私搭亂建有關。采訪中,記者不只一次聽聞大型停車場,甚至是公路違章占壓的情況。有些案例可以說觸目驚心。
按照我國現行的《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規定,埋地輸油管道與城鎮居民點或獨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離不宜小于15米。然而,一些新建筑鳩占鵲巢,無視規定,逼得老管道不得不改線繞行。
事實上,早在2010年6月25日,為保護石油、天然氣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氣輸送安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國家就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在國家大力倡導建設法治社會的今天,如果企業、個人都能做到有法必依,政府相關部門能做到違法必究,相信管道保護會走出困境,走入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