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如何抓好以人為本的班組安全管理?10月9日,筆者在中原油田采油二廠找到了答案。近年來,這個廠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堅持把班組的安全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第一要務,以建設“五型”班組為載體,以本質安全為目標,努力創新班組安全管理新模式,筑起看不見的警戒線,得到廣大員工的一致好評。
“雙百達標”與“活字典”
班組安全管理屬于一項軟指標,怎樣把它變成硬任務,既是企業安全管理的落腳點,又是企業面對的一道難題。近年來,這個廠施工的井型越來越多、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安全管理也越來越難。為把安全管理落實到班組,該廠在全員中廣泛開展了以“崗位操作人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率達100%”、“崗位責任制熟練掌握和落實率達100%”為內容的“雙百達標”活動,并做出了硬性規定,尤其是對三次考核不過關者進入待崗培訓這條,在全廠引起強烈反響,班組的學習氛圍日漸濃厚。
油藏經營管理三區勞務工張甲勇無論在計量站上還是在駐地,總是隨身攜帶著《采油工》一書,刻苦鉆研讀本采油工藝技術,短時間內就成為采油工中的佼佼者。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職業技能競賽中,他以精湛的技藝,力壓群芳,一舉奪得采油工種金獎。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取得了鉆井工、作業工、井架安裝工、采油工、采油地質工等工種的技能鑒定資格證書。并研制出了《TX懸繩器》和《密碼鎖式閥門》,既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成本,又增加了工作的安全性,這兩項成果分獲廠職工創新成果三等獎和一等獎。今年,他又研制了“毛辮子摘掛器”并申報了國家專利。被大家譽為采油工的“活字典”。
“6S管理”與“持久戰”
采油工崗位的工作,大多是重復昨天的工序。有部分員工感覺自己已經熟練了本崗技能,對標準也就不大在意,時常出現習慣性違章。針對這一現象,這個廠結合“五型”班組建設,下力氣培養員工按照標準操作、養成遵章習慣。2009年開始,在基層隊的班組中推廣了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管理,把培養良好習慣、增強責任意識、提升本質安全作為一項工程,并納入到該廠基層建設和生產經營考核之中。由于考核“硬碰硬”,針對性強,有效促進了班組的安全管理。
目前,一場“改變隨意性操作、告別習慣性違章”的“持久戰”,在全廠130多個基層隊530多個班組中打響,形成了“人人崗前談遵章、班班上崗查隱患”的良好習慣。
“三種人”與“一帶一”
井下作業屬于高危行業,員工每天都與鐵、電、油打交道,風險時時存在,如果技能不佳、缺乏經驗、狀態不佳,就有可能釀成事故。鑒于此,這個廠為讓這“三種人”轉化成放心崗,以人文關懷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自我防護意識。
對實習的人員重培訓。新員工缺乏安全知識、自我防護意識差、安全技能弱,該廠側重在安全培訓上下工夫。以班前班后會、安全活動日、技術培訓課等為載體,組織他們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結成幫教對子,通過簽訂師徒合同、安全協議書等方式,落實“一帶一”,搞好傳幫帶。
對粗心的人員重教育。作為一個團隊,安全工作的最終成績,不能僅看某個人的突出貢獻,而是要看一個隊的整體水平。針對個別安全意識不強、不遵章守紀、粗心大意的員工,這個廠通過開展“案例警示”、“今天我是安全員”等活動,努力在安全生產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對狀態不佳的人員重關懷。針對因工作、家庭、生活等各種原因,引起的情緒不高、狀態不佳、精神不振的員工,該廠投以“人性化關懷”,用親情、友情、愛情,激發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自覺投身到安全生產之中。2012年6月,井下作業大隊作業23隊職工葛茂歡的妻子得了重病。由于擔心妻子的病情,他上班時情緒不好。隊長張建軍了解情況后,決定破例給他放假,并發動干部員工捐款6000元。
人的心靈是最堅固的防線。采油二廠的班組安全管理,始終貫穿以人文本的理念,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為員工撐起保護傘,在心靈深處筑起警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