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琳在當天舉行的第五屆國際礦山救援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論壇及展覽會上說,目前我國應急救援能力已得到了較大提升。近年來中央財政投入約14億元人民幣,依托大中型企業啟動建設了7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和14支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提升了總體應急處置能力。
“十一五”期間,我國各級礦山救護隊共參與17456起事故救援工作,直接救援生還6928人。“特別是2010年山西王家嶺煤礦‘3·28’透水事故中,115名礦工被困8天后獲救生還,為礦山應急救援積累了寶貴經驗。”駱琳說。
他表示,我國還將加快推進危險化學品、船舶溢油及油氣田、道路交通、鐵路運輸、水上搜救、民航、水電、旅游、醫療救護等行業領域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處置突發事故災難的能力,并建立完善應急預案備案制度,加強應急演練,增強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應急處置、自救互救能力。
在提升我國應急救援能力方面,國際礦山救援大會也起到了積極作用。駱琳說,中國加入國際礦山救援組織以來,積極參加歷屆國際礦山救援大會,多次派專家與會進行交流磋商。從2007年開始,中國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論壇暨應急技術與裝備展覽會,進一步擴大了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交流,推動了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