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記者在淄博進行了調查,發現有居民區私藏液化氣點、無手續的黑車運輸液化氣罐、液化氣中摻雜二甲醚、液化氣罐超期服役等問題,可謂隱患重重。
張店區一便民市場的攤位處,一個“螺絲瓶”上落滿了油污。按照相關規定,這種“螺絲瓶”應該報廢。
4月18日,煙臺一家門頭房起火,“抱火哥”將屋內2個正在噴火的液化氣罐拖出來;5月11日,央視《焦點訪談》也關注了液化氣罐存在的隱患問題,指出一個普通家用15公斤裝的液化氣罐一旦爆炸相當于約45公斤TNT炸藥的威力,氣罐安全一時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近期,記者在淄博進行了調查,發現有居民區私藏液化氣點、無手續的黑車運輸液化氣罐、液化氣中摻雜二甲醚、液化氣罐超期服役等問題,可謂隱患重重。
居民區私藏液化氣點
劉女士家住桓臺縣,由于村里一直沒有通天然氣,因此村民做飯用得最多的還是液化氣罐。近日,記者來到劉女士居住的村子,發現一戶居民家竟然就是一個液化氣點。
這家液化氣點的院子里擺著十幾個液化氣罐,一間偏房里堆放著幾十個液化氣罐,另外還有十幾個氧氣罐。這間堆放氣罐的房間緊挨著這戶人家的臥室,僅一墻之隔。
這家液化氣點的負責人李先生說,他很少在家里給村民往液化氣罐里充氣,一般是直接進整罐的氣賣給村民。但沒了存貨的時候,也會在家中給村民加氣。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李先生的這個液化氣點并沒有辦理經營等相關手續。
記者從淄博中心城區外圍的幾個村子調查得知,液化氣點私藏居民房的現象同樣存在。曾有市民向本報反映,張店幾個老小區的地下室里也有私自倒賣液化氣的情況。
“黑車”運送液化氣
記者采訪得知,部分無牌無證的“黑車”負責為店鋪送液化氣罐。
小王在張店以給人送液化氣謀生,一輛沒有牌照的三輪摩托車是他送氣的交通工具。用完的液化氣罐和裝滿液化氣的氣罐堆在三輪車的車斗里。只要一個電話,小王就會快速地把裝滿液化氣的氣罐送到顧客的店鋪。
記者了解到,從事液化氣罐的運輸,需要辦理危險品運輸證、從業資格證,跟車人員還要辦理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操作證。至于車輛,除了所有貨運車輛都需要辦的手續外,還要辦理危險品運輸專用通行證,并且需要按照固定的線路和固定的時間來運送。
小王有幾名從事這一行業的朋友,無一例外也都沒有辦理相關證件。
小王坦言,現在沒有不摻東西的液化氣,只是摻得多少不同而已。桓臺的李先生也表示,在液化氣里摻東西需要“技術”,不摻東西掙不著錢。
液化氣中所摻的東西叫二甲醚。張店和平便民市場的一名攤主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摻了二甲醚的液化氣比以前用得快、不頂燒。平時液化氣燃燒的時候火焰是藍色的,要是火焰呈現黃紅色,里面肯定摻了東西。
液化氣摻二甲醚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般用于裝液化氣的鋼瓶瓶閥橡膠密封圈容易被二甲醚腐蝕,從而降低鋼瓶密封性能,容易產生漏氣現象。早在2008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就下發了《關于氣瓶充裝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氣瓶充裝單位“不得在民用液化石油氣中摻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氣鋼瓶”。
50多萬個液化氣罐“超期服役”
5月12日,在張店區迎春街的一處攤位,記者看到有商戶正在使用一個沾滿油污的液化氣罐,其護罩與瓶身使用螺絲連接,俗稱“螺絲瓶”。在張店體壇小區,記者查看了便民市場的幾處店面,5個擺在店面門口的液化氣罐都是“螺絲瓶”。
1996年10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開始禁止生產“螺絲瓶”,按照國家標準,液化氣罐的使用壽命為15年,超過15年的必須進行強制報廢,也就是說,所有的“螺絲瓶”應在2011年9月30日前全部報廢。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使用期限內的氣瓶,每四年必須進行一次定期檢驗。
淄博市燃氣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淄博大約有50多萬個報廢、超期的液化氣罐仍在使用,超過使用期限的液化氣罐可能會出現瓶壁腐蝕、閥門密封性減弱等問題,繼續使用容易導致氣瓶漏氣,引起煤氣中毒、火災或爆炸。
由于上世紀90年代液化氣市場全面放開,液化氣經營門檻低、經營業戶多,液化氣罐的產權逐漸由經營企業所有轉為液化氣用戶所有,而用戶缺乏氣罐到期檢驗的安全常識,從而導致了鋼瓶超期未檢、到期不報廢。
不少業內人士建議,通過政府補貼一部分、居民承擔一部分、燃氣企業投入一部分的方式,對市場上的報廢、未檢液化氣罐進行回收,并在液化氣罐上進行統一編碼,使循環使用的液化氣罐上帶有管理信息。如果超期未檢或者到了報廢期限,企業可根據系統顯示的信息拒絕充氣或更換液化氣罐。
(信懷順 王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