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培訓工作中,總是由專門負責培訓的工作人員為員工進行技術和相關規則的講解,縱然培訓負責人員做了充分的備課,但是,在給每天在和設備打交道的鉗工師傅們講課,難免會有些流于形式和照本宣科的味道,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很多次的培訓工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為解決這一難題,維修車間突破常規,給培訓工作來了個“角色互換”讓平時參與檢修工作的員工們自己走上講臺,讓他們當一回老師。
由此一來,培訓的課堂的重心就有“學”轉向“教”,車間還引入了問題分析等機制,充分體現了受訓員工的主體地位。采取“角色互換”的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受訓員工的學習積極性暢所欲言出自己在檢修過程所遇到的種種難題和隱患。當然,聽課的“老師”們也并沒有閑著,他們的重點任務就是將員工們所講的內容詳盡地記錄下來,然后再根據自己的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工作經驗,以及結合相關的專業知識將這些事例再反饋給受訓員工。這樣一來就把培訓的重點工作放在了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來,按照這種模式充分的讓學員從自身入手,明確問題思路;從互動交流入手,感悟設備檢維修技巧;從問題思想入手,落實解決辦法,真正的讓培訓落到實處,切實的讓所培訓的知識“入腦入心”。
通過“角色互換”這種培訓模式讓受訓員工們了解到了知識就是設備難題的錦囊,受訓員工按照這種方式將問題和案例帶給了專業人員,也讓負責培訓的工作人員了解到了真正的現場設備,雙方都拓寬了思路,實現了雙贏。
(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