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溫嶺市附近沈海高速上,一輛裝載液化石油氣的槽罐車發生爆炸,造成20人死亡、170余人受傷。近年來危化品運輸事故頻發,此次事故再一次給行業敲響了警鐘,加強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緩。
我國危化品物流市場規模龐大,2019年已超1.8萬億元,全國危化品道路運輸企業有1.15萬家以上,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運輸車輛約30多萬輛。市場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每年危化品道路運輸發生的各類事故多達幾千起,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筆者分析事故頻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準入門檻不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較低,企業內部管理不到位。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從事危化品道路運輸從業人員120多萬人,整體素質較低。很多車輛掛靠在一些有資質的公司名下,管理混亂,長期在高風險下運輸危化品,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極易造成嚴重的后果。
第二,缺乏科學的危化品運輸網絡規劃,物流效率低下。主要表現為運力選擇不當、重復運輸、運輸半徑過長等。由于涉及部門眾多,利益相關方眾多,安全責任較大等原因,很多企業曾經嘗試進行危化品運輸網絡的投資,但最終項目都被擱置或失敗。
第三,多頭執法效率低。目前我國危化品運輸所涉及的政府職能部門多達20多個,包括應急管理、交通、環保、公安、經信等。眾多政府部門的職能交叉,造成部門之間管理效能不足,責任劃分不清等矛盾,政府對行業的引導、幫扶力度不夠。
第四,事故應急救援體系不完善。當前我國危化品應急救援體系相關法律法規很多只存在于紙面上,真正切實可行的成熟體系還未建立。
為進一步加強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一是劃清職責,完善頂層設計。充分認識當前危化品運輸物流存在的安全隱患,在頂層設計上,要劃清各個監管部門的職責與權力,分工明確,主體責任到位,減少部門之間推諉責任現象,降低多部門職責重復的幾率,為危化品運輸物流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二是全力做好運輸安全管理。加強危化品道路運輸安全監管執法,嚴格車輛和駕駛員的動態監控;加強港口危化品儲存和作業安全管理,強化港口危化品集中區域重大風險評估和管控;嚴格水路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加強危化品車輛停放、船舶停泊安全管理。
三是加強行業從業人員培訓。尤其是對于中小民營企業,要加強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意識、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加強危化品運輸車輛駕駛員等的培訓,提高運輸駕駛能力、危險處理能力、應急救援能力等。
四是組織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和突出問題治理。各部門應該迅速組織力量,對危化品運輸物流各個領域存在的安全事故隱患進行集中排查,并形成一套長期、穩定、動態調整的危化品運輸物流綜合治理手段和工作機制。
五是強化應急,科學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和事故。各個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要有機的結合協作,科學有效地處置這類事故或事件,分工明確,流程順暢。還應形成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最大限度保障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