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蘭州石化公司煉油廠潤滑油精制聯合車間裝置三班。車間劃分屬地區域以來,這個班的5名員工“伺候”的7個裝置塔一直安全平穩運行。
工作已有30年的馬海生師傅說,一旦進入各自屬地,責任和執行力便如影隨形。
外來人員安全與我有關
5月2日,《蘭州石化報》記者鄧昕剛剛走進乙烯裝置,車間黨支部書記卜蘭梅立即安排車間安全員馬曉彭對她進行安全教育。
走出控制室時,鄧昕又被馬曉彭攔下:“小鄧,請填寫這張外來人員登記表并領取屬地告知牌。”班長邸澤龍遞給她一張編號為0002272的告知牌:“進入裝置現場必須按規定著裝,關閉通信工具;不要闖入作業警戒區。”
面對他們盡職盡責的安全教育和貼心提示,雖然早已將手機關閉,照相機的閃光燈也已調成禁用狀態,但是鄧昕還是重新檢查并確認了一遍。
根據屬地HSE管理推進的重點、難點和著力點在基層車間的實際,蘭州石化推動基層單位不斷轉變觀念,讓一線員工的理解不斷深化。“在安全面前,內外一視同仁,檢維修作業和外來人員的安全與我有關”已成為員工的共識。
屬地生產區域無縫對接
5月2日,污水處理廠黨委書記易和平主持召開崗檢總結講評會。4個基層單位負責人分別就查出的問題通過整改前后現場和實物的拍照對比,逐項逐條就問題存在的原因、整改措施、整改責任人考核兌現情況進行匯報。
蘭州石化安全管理部門將屬地劃分模板下發到各基層單位,各基層單位參照模板細分屬地,對于公共區域細分到崗位,進一步明確公用管廊等特殊區域的管理責任,確保生產區域的無縫對接。污水處理廠各基層生產部門制定了《污水處理廠屬地管理實施細則》,確保每個區域、每臺設備、每個閥門、每條管線、每塊玻璃都有責任人。機關各部室將辦公區域的公共環境、衛生間、水房及照明等設施全部劃分,細化落實到每位工作人員,形成了“我的區域我負責”的全員管理機制,為崗檢問題的整改奠定了基礎。
目視化管理上鎖掛簽
僅有生產區域的無縫對接還不夠,只有標識規范清晰,才能防范誤操作,讓相關銜接工序、操作檢修兩支隊伍之間清楚明白。“去年年底在年500萬噸常減壓裝置試行上鎖掛簽以來,車間及時配備了鎖箱、鎖具、鏈條等器具,并于當月開始試運行。截至目前,已實行半年,總體執行情況良好。”常減壓聯合車間設備主任劉孝倫說。
車間試行檢修現場目視化管理標準的“五桿一門”(由四桿組成的警戒方口內1/3處再加一桿形成活門,隔離出人員站立的安全地帶,改變以往要從警戒線下鉆過的不安全行為)目視化措施,保證作業現場警示清楚、嚴格受控。車間制作專用鎖箱,對電氣操作柱進行上鎖掛簽,進一步保證電氣隔離。“通過上鎖掛簽,確保了各類現場作業的風險削減措施有效、過程有序和安全受控。”常減壓聯合車間設備工程師孟輝說。
蘭州石化各單位按照正式發布的目視化管理標準,著力完善屬地管理配套措施,實施現場區域界限標識、管廊管線介質標識、人員標識。目前,此項工作已在選定的20個車間全面鋪開,通過劃定屬地紅線、推廣實行“五桿一門”等目視化措施,為屬地管理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