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廳長王中丙:找準突破口 打好主動仗
來源: 中國安全生產網 作者: 粵應宣 編輯: 安康 瀏覽: 2539 發布于2019年04月02日
“我們自掛牌以來,便承擔起全省防范處置災害事故的急難險重任務,肩負起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創造更加安全穩定社會環境的職責使命。”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書記、廳長王中丙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面對應急管理的專業性、復雜性,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如何迅速找準職能定位、構建起符合廣東實際的應急管理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好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呢?王中丙有自己的完整思路。
實現“三個轉變” 發力“六個方面”
“廣東是經濟人口大省,各類經濟活動頻繁,安全風險大、隱患多,同時地處沿海,臺風等自然災害相對較多。”王中丙指出,“省應急管理廳的職能并非是對原來相關部門職能的簡單拆分和組合,而是代表了一種全新思維模式和管理模式。”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組建后,要求實現全災種全流程全方位管理,做到“兩個堅持”“三個轉變”,著力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廳以來,該廳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著重圍繞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著力從“政治站位要立于高,應急指揮要善于統,應急響應要敏于快,安全風險要精于防,應急工作要行于實,應急事業要勇于改”六個方面下功夫,切實做到黨的建設同步化、應急手段信息化、應急預案體系化、應急指揮一體化、應急響應扁平化、應急聯動整體化、應急能力現代化、應急宣教社會化、防災減災生態化。
“我們著眼于防、著力在預,從風險防控上做文章,在應急準備上下功夫,不斷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王中丙認為,要用好“預字訣”,做到學習當預置方向,時刻在預備狀態,工作在預見之內,應急從預警開始,安全從預防著手,演練從預案準備,業績在預期之上。
高標準 嚴要求 鍛造高素質隊伍
應急管理事業能否符合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期望,應急管理能力能否擔負起維護全省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重任,應急管理工作能力能否走到全國前列?“一支高素質的應急管理干部隊伍是關鍵所在。”王中丙強調。
剛一到任,王中丙便提出,要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正確處理應急管理事業發展中的“統”與“分”、“防”與“救”、“基本盤”與“大應急”、“整體”與“個體”、“應急”與“應急管理”、“傳統手段”與“科技應急”六個關系,嚴格對標應急管理部。
從起步開局就要廓清思想迷霧、澄清模糊認識,把應急管理工作思維、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轉過來、改過來、變過來”,進一步堅定改革決心、弘揚奮斗精神、激發創新活力,確保廣東省應急管理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王中丙認為,要全面加強全省應急管理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著力鍛造一支“特別講政治、特別講紀律、特別講科學、特別講認真、特別講精神”的應急管理隊伍,始終對黨忠誠,做到紀律嚴明,敢于赴湯蹈火,永遠竭誠為民,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不懈奮斗。
應急管理雖然不直接與金錢打交道,但始終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雖然不直接與經濟建設打交道,但始終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雖然不直接與群眾打交道,但始終與老百姓貼得最近、聯系最緊。
“全省應急管理部門必須始終堅持紀律部隊建設標準,把紀律嚴明作為建設過硬隊伍的根本路徑。”王中丙說,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嚴字當頭,以鐵的紀律錘煉鐵的作風、鍛造鐵的隊伍,當好黨和人民的安全衛士。
2018年10月30日,成立僅3天的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首次跨市指揮調度森林航空護林直升機、森林防火專業隊伍,成功指導協助珠海市撲滅板障山森林火災;今年1月27日,出動森林航空護林直升機協助撲滅河源市連平縣森林火災。
整合應急信息系統 建設應急指揮平臺
今年該廳將扎實推進常態化“大學習”,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從嚴抓好風險隱患“大排查”,下好防范安全風險的先手棋;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大整治”,打好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全面建設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專業和社會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管理專家隊伍等應急救援“大隊伍”,統籌優化應急力量體系;用最高標準建設應急指揮“大平臺”,提升應急管理科技支撐水平;著力加強應急管理“大培訓”,不斷增強應急管理意識和應急能力;加強創新應急管理“大宣傳”,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圍。
應急管理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王中丙特意強調,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要建好用好應急指揮“大平臺”。抓住廣東“數字政府”建設的契機,整合氣象、海洋、自然資源、林業、水利、消防、地震、交通等應急信息系統,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地理信息等新技術新方法運用,建立統一指揮、快速響應、信息共享、可視化管理的省應急指揮平臺。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還將做好“應急管理”主題資源建設,建立“應急管理”信息資源目錄和共享信息交換渠道,加快建設全省應急管理大數據中心,以現有衛星遙感、航拍等空間地理信息為基礎,不斷整合交通、風險點、危險源等信息,加快共建應急指揮“一張圖”信息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