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專項督導核查第六組在檢查重慶華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彩化工)時發現,該公司廠房陳舊,生產裝置自動化水平較低,存在4項重大事故隱患。
記者跟隨督導核查組專家進入廠區二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墻皮脫落的廠房、陳舊的生產設施、銹跡斑斑的儲罐和布置混亂的管線。
這是一家有著六十多年歷史、生產功能性還原染料的老牌國有企業,主要從事還原靛藍等功能性還原染料的生產與銷售,在生產過程中儲存、使用硫酸、硝酸、氫氧化鈉、液氯等危險化學品,涉及危險化學品三級重大危險源2個。
督導核查組安全生產專家在查閱資料時發現了問題,“你們企業提供的在役裝置安全設計診斷報告僅有專家評審意見,并沒有具體診斷內容和相關圖紙,未由設計單位編制,是重大事故隱患!”
專家現場指出,企業新、改、擴建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和在役化工裝置的安全設計診斷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負責設計。未經正規設計,就無法從源頭上控制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安全風險。
督導核查組專家來到液氯庫,發現氯氣緩沖罐排污管道僅設單閥,且未安裝壓力遠傳報警裝置,液氯儲存、氣化操作人員未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
更為嚴重的是,企業提供的《重慶華彩化工有限公司硝基蒽醌裝置安全儀表系統隱患整改項目方案設計說明》,方案編制單位(黑龍江龍維化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法人及主要設計人員的身份與實際不符,方案合法性存疑;企業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系統(GDS系統)均未經正規設計,未設置報警操作員站和控制室聲光報警器,未設置現場區域報警器;硝化裝置控制室面向硝化裝置開有門窗,且控制室總圖定位、建筑結構等同樣未經設計單位正規設計。
消防專家在液氯庫現場拉動了應急演練,發現部分工藝處置隊隊員未穿重型防護服,未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及防毒面具,防護裝備佩戴不規范。在檢查鈉庫時,消防專家發現一項火災隱患:兩座鈉庫間距僅0.36m,防火間距不符合規范要求。
針對上述多項隱患和漏洞,督導核查組要求:要盡快推動華彩化工搬遷改造升級工作,通過規范設計,提高裝置自動化控制水平,以滿足安全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