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行業內安全環保形勢依舊十分嚴峻。多起重特大事故的發生造成行業形象受損乃至出現生存危機,安全環保監管持續升級,從源頭嚴格產業準入、整治低端落后產能、加大明查暗訪力度、關停不達標的企業,監管高壓的常態化倒逼行業轉型升級,行業正面臨新一輪的優勝劣汰。與此同時,安全環保也已成為行業共識,很多企業主動作為,實施責任關懷,加大投入,安全環保水平正持續提升。
第一輪危化品重點縣專家指導現場
行業積極開展行動
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業更加關注質量、安全、環境友好的整合過程,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更多企業、園區加入踐行責任關懷理念的隊伍。在加大檢查力度的同時,全行業也掀起了以幫扶、指導為主的安全環保整治熱潮。
由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主導的危化品重點縣安全指導服務如火如荼展開,由行業協會、企業等組成的專家組奔赴53個重點縣幫扶提升企業安全績效。
7月12日,危險化學品重點縣指導服務第一輪總結會在北京召開。企業安全風險和隱患主要集中在: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責不清,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照抄照搬現象;企業對安全制度執行力欠缺;對重大風險辨識不到位,對隱患排查不重視等,具體到安全風險主要是使用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設備、總圖布局不符合相關規范、工藝自動化控制程度低、存在與河北盛華化工“11·28”爆燃事故同樣的風險外溢等重大風險,工藝報警頻繁得不到重視、動火作業未辦理許可證、沒有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未對尾氣環保改造與“煤改氣”進行風險分析等。
第一輪專家指導服務共分6批對53個重點縣開展了指導服務,其間直接檢查了209家企業,查出隱患13054項。其中重大隱患477項,占3.7%。在查出的所有隱患中,安全管理基礎類、設備類、儀表及電氣類、消防與應急類分別占21.8%、19.2%、20.5%、16.3%,說明企業在安全基礎管理、設備完好性等方面缺失較多。目前,第二輪危險化學品重點縣專家指導服務工作正在進行中。
2019年初,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氯堿、氮肥、純堿、煤化工、煉油等重點領域開展安全環保提升專項行動,以幫促企業提升為重點,受到企業的歡迎。
在安全環保提升專項行動后,各行業協會負責人總結時表示,安全環保提升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各細分行業的安全環保體系正逐步健全。生產過程控制得到普遍重視,企業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能力明顯提升,“三廢”治理、綠色發展水平正持續提升。如:電石行業深入推進技術創新,圍繞電石生產、碳材烘干、石灰煅燒等重點環節,積極實施技術升級改造。粉料成球、凈化灰氣力輸送與焚燒、低壓補償等綠色工藝、裝備的應用范圍持續擴大,行業節能環保水平邁上新臺階。
2019年,在石化聯合會的積極推動下,行業的責任關懷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截至目前,全行業共有8家中央企業、14家專業協會及分支機構、57家化工園區、508家企事業單位簽署了責任關懷全球憲章,并有6家化工園區自發成立了園區責任關懷組織。越來越多的化工園區與行業企業認識到實施責任關懷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作為實施責任關懷的主體,石油和化工企業通過實施智能升級、精細化管理等手段,在提升安全環保水平方面積極努力,并涌現了很多典型經驗和企業典范。
墾利石化利用智能化技術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打造“互聯網+云平臺仿真”安全培訓系統,成為提升員工安全意識與技能的新手段。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為行業提供了綠色園區發展的特色經驗,全面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業廢水近零排放,強化規范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的全過程環境管理。
甕福與地方政府合作建設全國首個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園,投資建設建筑石膏粉、石膏砂漿、石膏隔墻板以及防火門芯板等項目。磷石膏新型建材產業為磷化工行業綠色健康發展提供甕福方案。
揚子石化、上海石化等企業通過精細管理,應用新技術進行環保設施改造等措施,實現VOCs的超低排放。
2019年4月16日,貴州甕福開磷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開陽礦肥工業園區舉行年產3萬噸無水氟化氫項目奠基儀式。該項目是全球第五套從磷礦中回收氟資源的項目。
圖為奠基儀式
行業未來發展建議
安全環保已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做好安全環保工作也是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一步,對企業和園區來說,安全環保仍將是重點工作,要堅決貫徹落實“安全環保視為第一生命線”。對此,編寫組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要充分認識本質安全和生態友好是化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要進一步完善安全環保管理和責任體系,形成安全環保管理的長效機制。
石化化工行業產品覆蓋面廣,資金技術密集,產業關聯度高,受化學品特性以及化工反應、分離等工程手段所限,化工生產還離不開危險化學品和高風險生產工段,安全風險和副產物仍難徹底避免。但是,經驗和實踐表明,只要企業規范管理,自上而下每個崗位都盡職履責,嚴格按規程操作,把保障本質安全和治污減排的各項規定落到實處,企業生產運營中的各類傷害、職業病、安全和環境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安全風險和環境污染都是可以控制的。可以說,只要堅持技術進步、總結經驗、汲取教訓規范操作和科學防范,化工生產的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是能有效保障的。
二是全面提升行業自律的專業化水平,積極運用安全環保新技術,實現化工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安全。
企業必須加強自律,從小隱患管理入手,嚴肅認真地對待每個環節,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金字塔”最底層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實現全過程全員安全。針對硝化、氯化、光氣化、氟化、加氫、重氮化等關鍵危險工藝,應加快技術改造升級步伐,尤其應推動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加快落地應用,實現危險工藝的安全重塑。發揮產學研協同創新作用,突破一批能量系統優化技術、“三廢”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技術、土壤修復技術、高效節能技術、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技術等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
三是重視責任關懷人才培育,重視職業準入制度的建設,打造一支對標國際的職業化人才隊伍。
要提高在職人員責任關懷認知水平,增強落實責任關懷準則的專業能力,培育一支專業化、實用型、高素質在職人員責任關懷人才隊伍。還要認真抓好職業院校、高等院校等學校責任關懷教育,培養、儲備既有專業知識又具備責任關懷理念的化工管理與技能人才。
在培育安全文化方面,要樹立“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安全理念和“過程管理”的科學態度,培養自覺從嚴、從細、從高的作風,從“要我安全”加快向“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轉變,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從本質上提升全行業安全管理水平。
2019年2月18~20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和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帶隊的氮肥行業安全環保提升專項行動調查組赴山東德州、江蘇宜興進行了安全環保調研。圖為調查現場會。
2019年12月24日,揚子石化安全環保專家走進南京市大廠街道揚子第一社區,向社區居民綠色化工產品,傾聽居民對創建綠色企業的意見。
圖為講解環保知識。
公共關系持續惡化
然而,多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導致行業發展公共關系環境有惡化趨勢。
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安全環保形勢。首先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據應急管理部數據統計,1~8月,就有3起重特大事故發生,死亡103人,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其中,江蘇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導致78人死亡,河南煤氣集團義馬氣化廠空分裝置發生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齊魯天和惠世制藥有限公司“4·15”重大著火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
危化品領域多起事故的發生引起了各級安監部門的高度重視,以危化品領域為重點監管對象的明查暗訪行動陸續展開。危化品重點縣指導服務、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專項執法檢查、全國安全生產集中整治等行動,從嚴查處安全不達標的企業。
值得警惕的是,行業發展的公共關系環境有惡化趨勢,從公眾到地方政府都對石化行業產生質疑和恐懼,甚至個別地方鼓勵建設“無化區”,行業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一方面,安全環保專項整治集中開展。
2019年9月,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組織16個檢查組,對20余個地市近200家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等高危行業領域企業開展了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專項執法檢查。11月底,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全國安全生產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之后,全國范圍內以危化品行業為重點的安全生產集中整治全面鋪開。山東、陜西、山西等31個省份圍繞源頭管理失控、本質安全水平低下、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實等問題相繼進行部署安排。
同時,生態環境部正在開展的“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將對近兩年國內磷肥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目前,長江“三磷”排查地方自查已結束,四成企業存在問題,磷石膏庫問題最為突出。據數據統計,行業內磷石膏每年產生量8000萬噸,是長江生態修復“三磷”治理的重點,堆存量已超過3億噸,安全環境隱患突出。如何與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相融合,建立起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新格局,是行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安全環保相關政策持續收緊。
2019年危廢治理政策頻頻更新。《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等多項標準的相繼修訂,將促使危廢的管制更加嚴格化和精細化。全國各地與危廢相關的政策空間差將加速歸零,針對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發展的倒逼機制已經形成,環境違法成本將進一步加大。大氣治理方面,VOCs治理進入攻堅期,為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VOCs排放量下降10%的目標任務,重點行業VOCs治理方案出臺,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體系,重點區域、重點行業VOCs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關停風暴、壓減化企數量也成為2019年的關鍵詞。多起安全事故發生后,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新規整頓化工行業,響水化工園區被徹底關閉,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提出全省要大幅壓減沿江地區化工企業數量,取消部分化工園區定位,壓減化工園區數量等舉措。而后,山東關停上百家化工企業,湖北、廣東等多地也加速化工企業搬遷改造進度,對不達標企業將實施關停政策,并對本地區的化工企業數量和園區規范等做出了詳細的要求,甚至個別地方鼓勵支持建設“無化區”,行業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中國化工報社責任關懷輿情報告編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