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大慶石化公司化工一廠乙烯車間裂解室操作技師,黑龍江代表團中惟一唯一一位石化產業基層工人代表。他曾多次代表公司參加全國乙烯行業技能大比武,2007、2010年分別被推舉為全國乙烯行業技能大比武教練,2010年受邀為大賽組委會裁判員。
李慶河要求自己,一方面要搞好技術,一方面要確保安全,崗位在哪里,安全就跟到哪里,“我最自豪的就是,參加工作27年來,發生在我身上最大的事故就是崴腳”。
聯系采訪時,李慶河還未到北京,記者只能通過電話采訪他。采訪中,李慶河的話不多,樸實卻有見地。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他結合自身和崗位實際,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盡管他一直強調,自己來自基層,欠缺一些宏觀的視角,“如何在會上發好言,提出反映群眾呼聲的意見,我一直比較擔心”,但他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好一個全國人大代表應盡的職責。
對自己提交的議案嚴格要求
李慶河說,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他非常高興。為了切實履行好代表的職責,不辜負選民對自己的期望,他不僅認真學習中央各類會議精神,結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積極發現和思考問題,還主動詢問周圍同事關注哪些信息,甚至在社區遇到認識不認識的人都要湊上去聊一聊。單位領導支持他的工作,曾召開會議就議案征集工作征集公司員工意見,他都認真記錄下來,并進行調查研究。
在去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作為新代表的李慶河帶來了自己用心提出的兩份議案:“關于急救知識與技能在學校、企業中的培訓要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建議”和“關于從源頭治理環境,減少霧霾天氣發生的建議”。
這兩份議案是經過李慶河多次篩選、精心提煉的,用他的話說:“帶到會上的議案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關于急救知識與技能在學校、企業中的培訓要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建議”這個議案的最初獲得,很偶然。因為他的父親一次得急病住院治療,在此期間發生的一系列問題,讓他陷入了思考。他通過調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各種急癥時常出現,即刻處理會降低病人的傷殘率和死亡率。為此,他在議案中提到,建議國家將相關內容規范化、制度化,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開展急救知識教育,尤其是將常見急救知識寫入中小學教材,將急救應急培訓作為企業職工上崗標準及高中生、大學生考查課的內容。
在去年初的霧霾天引起全國高度關注的背景下,李慶河認為自己的從事的行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出了“關于從源頭治理環境,減少霧霾天氣發生的建議”。在這份議案中,李慶河從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情況出發,并結合一定的社會調研,提出“大型石化企業應該隨時監測廢氣排放,并采用新技術改善排污情況”的建議。
今年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李慶河準備提交一份關于全國控煙的建議。他說,這一建議是受他自身經歷的啟發。作為一個有20多年煙齡的老煙民,他果斷地決定戒煙,并最終成功。他認為,對于像抽煙這樣對自己有害、對身邊人有害的事就不應該做。
搞好技術與確保安全兩手抓
今年45歲的李慶河已在黑龍江大慶石化公司工作了27個年頭。在這27年里,他堅持學習、進修,曾多次代表公司參加全國乙烯行業技能大比武。27年來,他堅守一線崗位,從普通工人成長為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對此他的體會是:對待工作要有足夠的責任心。
參加工作以來,李慶河沒有從事過專門的安全生產工作,但是安全始終裝在他的心里。他說,石化行業是高危行業,必須時刻注意安全,每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確保安全,否則,一個不經意的失誤都可能危害生命。多年前他曾親眼目睹了一起事故,這讓他更多了一分警醒。所以他要求自己,一方面要搞好技術,一方面要確保安全,崗位在哪里,安全就跟到哪里。“我最自豪的就是,參加工作27年來,發生在我身上最大的事故就是崴腳。那是冬天下臺階時,因臺階濕滑摔倒所致。”對于這次“事故”,李慶河時刻牢記在心。
目前,李慶河的工作職責是對120萬噸乙烯裝置裂解爐進行優化。這個裝置雖然工藝先進、設備精良,但容不得半點閃失。考慮到這是一個新裝置,操作人員對它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裂解室操作人員都是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一次該裝置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波動,公司緊急召集技術人員現場解決。忙活了近兩天后,裝置終于恢復平穩運行,李慶河才安心回了家。
防火隊員與救火隊員一樣重要
對于安全生產,李慶河有自己的獨到見解。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第一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正案(草案)》。對于這一重大新聞,李慶河也予以了關注。對于其中提出的“突出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事前預防”,李慶河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我始終認為,防火隊員與救火隊員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但是,由于他們總是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事故沒有發生,不為人知,所以他們的工作不容易引起廣泛關注。而救火隊員總是出現在形勢危急的火場,人們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無論如何損失已經出現了,總是不如事故壓根就沒有發生好。 ”他說,“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正案(草案)》正通過理念上的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
李慶河認為,如果全社會都對“防火隊員”的工作給予宣傳、給予正名,那么安全生產工作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記者 范榮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