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今年兩辦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快實現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安全發展水平。
危化品安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鏈條、全主體、全過程、全風險的現代治理體系。從根本上講,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危化品安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還存在以下薄弱環節,政府監管部門與企業都應重視并著力改善。
一是從全產業鏈來講,物流是薄弱環節。危化品事故按環節可分為六大類:分別為生產、運輸、使用、經營、儲存和廢棄六大環節。2014~2019年,事故多發的前3個環節分別為儲存環節2597起,交通運輸環節1797起,生產環節892起。因此,無論是政府監管還是企業安全管理應加強對儲存、交通運輸等物流環節的監管力度。
二是從全流程來講,事前預防是薄弱環節。一方面,事前監管不到位。企業出現未建先造、違規生產,各地方監管部門之間、企業與監管部門之間存在違規授權等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政府的監管力度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危化品企業安全管理混亂,存在帶病作業,邊處罰,邊營業的狀況。一些企業忽視安全管理,既沒有預案,也缺乏檢查,培訓也不到位,缺乏前饋控制。
三是從全主體來講,企業管理是薄弱環節。在2014~2019年重特大化工和危化品案例中,有三分之二危化品事故的發生都與企業管理有關。發生事故的46.59%是中型企業,28.41%是小型企業。這些中小型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其生產制度、生產技術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監管制度等都不成熟。
四是從全方位來講,區域治理是薄弱環節。目前,區域、市域內的治理體系尚不完善,區域治理對技術關注多,對監管體制關注多,但對整體安全管理體制機制關注少。除了摸清底數,檢查評估,貫徹中央精神之外,如何創新區域治理體系,健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進而提升危化品的本質安全是地方政府必須要做的功課。
全鏈條就是既要關注生產,也要關注物流,要各個環節相互銜接互為支撐,形成閉環安全生態。全主體體現的是治理理念,呼喚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形成合力,協同應對。企業的自律和政府、社會的他律有機結合,形成無縫監管網絡。全過程既是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前后呼應,事前有預案、有演練,事中有應急管理機制,事后有評價改進體系,形成不斷改進的治理機制。
安全問題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尤其危化品造成的安全事故影響和破壞更是時間持續久,波及范圍廣,造成的傷害更大。因此,企業作為事故主體,為了自身的長遠利益應該加強對自身的安全管理與監管。政府為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應推進危化品安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創新安全管理體制機制,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北京物資學院副教授 張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