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有大型能源企業,中國石油的發展關系著國家的能源安全。擁有160余萬名員工的中國石油,業務遍及海內外。多年來,很多一線員工奮戰在亙古荒原、沙漠戈壁等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相對落后的社會環境中,遠離家庭和親人。如何保障員工的身心健康,成為企業管理提升的一個重點。
今年9月,中華預防醫學會石油分會成立健康管理學組,成為集團公司探索新時期員工職業健康管理的又一重要舉措。將職業健康工作納入HSE管理體系建設中的中國石油,把“H(health)”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
從重“救治”到重“預防”——源頭入手,筑牢遠離職業病危害防護網
西方諺語說,“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磅的治療”;東方也有句古話,“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員工來說,事前預防大大好過病后救治。
今年年初,作為中國石油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大慶油田調動專家庫開展“萬里一線牽”活動,通過網上遠程診療,為海外疑難急癥員工提供會診63人次,實現了醫療服務與海外員工的零距離。衛生部等四部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職業病防治法》宣傳會上,大慶油田被邀請介紹企業開展職業衛生工作的經驗,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2010年,在國家安監總局召開的全國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集團公司介紹了職業健康工作經驗。
保障員工健康就是保護企業的生產力。針對石油石化企業分布地域廣、接觸職業病危害種類多、員工野外施工作業流動性大的特點,中國石油把各類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員工納入職業健康監護之中,注重危害識別與防控,注重源頭控制管理,增強職業健康監護……一條從南到北輻射油田、煉廠、銷售、管道等生產一線的防護網基本建立,猶如安全屏障守護著石油員工的身心健康。
為把保障員工身心健康落到實處,集團公司及所屬企業組織開展了較大規模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調查摸底,進一步摸清了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和接觸危害作業人員的分布、排序,掌握了企業健康監護與檢測工作現狀,以及職業衛生管理和技術保障等情況。
同時,狠抓職業健康體檢和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檢測,更加重視高毒作業、放射作業和野外作業員工的職業健康體檢。企業的職業健康體檢率和場所檢測率保持在93%以上。
近年來,中國石油各企業加大投入力度,進行作業場所粉塵、噪聲等專項整治與治理。同時,加強對防護設施與防護用品的檢查管理和維護保養。如今,一線作業場所設置了警示標識、崗位告知卡,不僅員工的作業環境有了較大改善,而且企業應急救護設施配備、車間衛生設施條件等也有了質的飛躍。
油田開發到哪里、煉廠建設到哪里,職業健康管理就跟進到哪里。目前,石油企業普遍建有職防機構,設有專職職防人員,并建立了職業衛生和員工健康監護檔案,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職業病、地方病、傳染病等疾病的發生。蘭州石化、寧夏石化等四個單位入選全國首批“職業衛生示范企業”。
從重“強體”到重“心智”——心理促進,煲制員工健康 “心靈雞湯”
石油行業的生產特點,決定了石油人特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健康問題也從身體健康擴展到心理健康。EAP是清除心靈塵埃的良藥,不僅讓員工心態積極起來,而且讓基層管理者能更準確地把握員工思想脈搏,促進隊伍和諧。
2005年,遼河油田請來心理咨詢專家作EAP(員工幫助計劃)報告,發現EAP在引導員工釋放不良情緒等方面有獨特作用,決定引入EAP。
2009年年初,遼河油田全面推廣EAP項目,對全體員工和家屬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困擾個別員工的婚姻、家庭、工作等問題得到解決。
中國石油在遼河油田等企業推行的EAP,取得初步成效。
其實,“姓企為油”的中國石油中心醫院,2003年開始關注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2005年起,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者走出醫院,深入生產一線了解員工的困惑、煩惱和壓力狀況,并與員工進行面對面交流、探討。
“由于大城市里、西湖邊上、城樓底下根本就沒有石油,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改變石油人的工作環境,心理健康只能把重點放在‘二級預防’上——提高員工及團隊應對壓力與挑戰的能力。”中心醫院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主任醫師檀培芳教授介紹。
7年來,心理健康工作的關注點逐漸擴大,涉及員工壓力管理、職業心態調試、夫妻關系與親子教育、人際關系與有效溝通、不良情緒疏導等。
2009年12月,集團公司首屆職業心理健康研討班召開。在石油企業員工體檢中開始引入心理健康評估,建立預警機制。
中國預防醫學會石油分會職業心理健康學組成立后,修訂了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標準,建立了中國石油心理健康管理網絡平臺,發揮專家團隊的技術優勢,深入企業開展心理健康干預、咨詢、培訓等服務,積極介入企業心理健康管理。
集團公司在黨務工作、HSE管理、維穩信訪等干部培訓班及油田的各項培訓中均安排了心理健康相關講座。目前,石油系統內各專業板塊舉辦心理健康相關講座超過300場次。
2009年開始,中國石油開展了《石油員工心理評價與干預措施研究》。今年,職業心理健康學組開展了二期科研項目《石油員工心理管理探討與實踐研究》,探索包括心理健康評估(預警)等內容的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方案,形成適用于石油行業的心理健康促進體系。
在生產一線或施工作業中,消極的情緒會為安全生產帶來嚴重隱患。心理健康促進,猶如為員工設立的健康加油站,正在為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職業環境和提升員工的工作品質而服務。
從重“當下”到謀“長遠”——健全機制,研磨職業健康長效處方
一個負責任的企業,除了深入現場進行職業危害檢測,強化建設項目職業衛生評價,加強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激發員工潛能調整職業倦怠外,還要積極完善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和標準,在探索建立健全適應企業發展的職業健康工作體制機制上下工夫。
2011年年底,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的蘭州石化公司,正式啟動健康管理重點干預工作,通過采取平衡膳食、適當運動和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措施,對相關員工進行為期3個月的健康干預,幫助員工步入健康生活軌道。有數據顯示,受干預員工在體重和脂肪肝患病率等方面均有明顯下降。
“十二五”期間,隨著集團公司業務規模快速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新的職業危害因素和健康風險增加,對企業的職業病危害防控和員工健康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世紀就提出 “以人為本”,關注員工健康的中國石油是國內較早開展健康管理工作的企業。
回顧石油工業發展史,獨立礦區職工醫院的陸續建立,讓百萬石油員工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在為國為民獲取能源時,免除了后顧之憂。這些因油而生、依油而興、靠油發展的企業醫院,是百萬石油員工的健康衛士。
近年來,圍繞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宣貫,集團公司發揮石油預防醫學分會的專家優勢,組織專家編寫修訂野外施工傳染病預防控制等石油職業衛生規范。
篩查監測重大疾病,評估干預高危人群。體檢只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有病要治療,未病要預防,無病要保健。從重視眼前到謀劃長遠,構建長效機制,研磨保障員工健康的長效處方。
健康管理離不開一支職業衛生技術支持保障隊伍。集團公司創造條件支持企業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建設,為集團公司和企業職業健康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
掛靠在集團公司中心醫院的中國石油職業衛生技術中心等,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取得國家甲級評價資質,多次得到國家有關部委和集團公司有關領導的肯定。
此外,集團公司還加大了對承擔著服務和保障企業尤其是偏遠礦區員工群眾健康重任的職工醫院的投資力度。目前,中國石油職工醫院對員工健康的保障能力已躍居全國前列。
今年9月,石油預防醫學會健康管理學組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石油健康管理的探索仍將繼續。預防體系與臨床醫療有機結合,對擴大健康管理覆蓋面,提升健康管理水平,保障石油員工健康,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集團公司職業健康長效機制的建立,確保本質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華預防醫學會石油分會職業衛生學組承擔企業作業場所噪聲、粉塵職業病危害兩個專項調查任務,配合集團公司進行職業健康工作調研和職業危害作業現場監測指導。
中華預防醫學會石油分會職業心理健康學組嘗試石油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探討中國石油企業員工心理健康促進模式。
中華預防醫學會石油分會健康管理學組促進預防醫學與臨床醫療有機融合,加強慢性病、多發疾病的防治與科研工作,開創石油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
新聞鏈接
職業病 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而引起的疾病。我國把職業病分為10大類115項病種。
心理健康促進 運用心理學原理、理論和技巧,根據不同企業、不同職業人群、不同心理困惑與問題,結合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引導員工合理表達利益訴求、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系。
職業健康管理 職業健康管理涉及生產過程、勞動環境、勞動過程等方方面面。從決策層、管理層、員工層三個層面進行預防;從壓力原因、影響因素、壓力反應三個環節進行干預;不但關注個體,而且關注群體;不但事中干預及事后干預,而且更加注重事前預警。
健康管理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健康管理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創新服務系統和運營模式尚未建立。但專家預計,未來10年全球醫療業將發生顛覆性改變,醫療重心將從疾病治療向預防保健過渡;而從預防醫學角度看,有70%的疾病可以通過預防而避免或降低風險。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不斷提高,健康管理正成為一個新興行業。
(記者 王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