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石油和化工聯合會化工園區工業委員會秘書長楊挺介紹,目前,石油和化工生產大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產業集聚發展已成趨勢,推動了各地化工園區的興起。從化工園區興起到現在15年的時間里,全國25個主要省區市已建立189個省級、一千多個縣級化工園區和集中區,其中包括三分之一的規模以上化工企業落戶園區。化工園區一般面積大,企業多,風險集中,化工園區作為一種新型發展模式,也發生了一些安全事故。因此,化工園區的安全生產管理被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園區選址安全放在首位
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化工園區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從源頭上提升園區本質安全水平,并且應把安全放在首位。國家安監總局監管三司副巡視員牛開建對本報記者說,化工園區的選址一定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在規劃前期就要進行科學的論證。在布局方面,根據國標、行業標準等合理規劃化工裝置和居民區的距離,還要考慮到氣候、資源、交通等方面因素對安全管理的影響。
早在2008年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發布的第26號文件中就指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按照“產業聚集”與“集約用地”的原則,確定化工集中區域或化工園區,明確產業定位,完善水電氣風、污水處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設施。新的化工項目必須進入產業集中區或化工園區,逐步推動現有化工企業進區入園。
化工園區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要根據各個地區不同的條件,還要考慮產業聚集、功能區的定位、安全容量等一系列的問題,提高園區規劃設立的準入門檻。“安全永遠是放在園區規劃設置第一位的,地方政府不應為了追求GDP不顧本地區的實際條件盲目上馬化工園區。”楊挺表示。
建立企業準入和退出機制
指導意見強調,把符合安全生產標準、園區產業鏈安全和安全風險容量要求,作為危險化學品企業準入的前置條件,大力支持產業匹配、工藝先進的企業入園建設,嚴格禁止工藝設備設施落后的項目入園,嚴格限制本質安全水平低的項目建設。
牛開建指出,嚴格準入制度就是要嚴格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制度,鼓勵安全標準高、工藝先進的企業進入園區,逐步提高安全準入條件,持續提高安全準入門檻。對不符合有關安全標準、安全保障能力差、職業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等落后的化工技術、工藝和裝備要明令禁止使用并予以強制淘汰。
強化應急保障能力
指導意見著重指出,強化園區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構建一體化應急管理系統。園區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要全面掌握園區及企業應急救援相關信息,制定園區總體應急救援預案及專項預案。督促企業修訂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并與園區總體應急救援預案相銜接,做好預案登記、備案、評審等工作。構建園區一體化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并依托信息平臺,對園區安全生產狀況實施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定期進行安全生產風險分析,建立與園區周邊社區危險性告知和應急聯動體系,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
“在國家層面,國務院之前頒發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和《危險化學品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安監總局也發布了《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更加明確了應急預案的編制指導原則,具體的應急預案細則則要根據每個行業、每個地區和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來編制。此次指導意見中提到的構建一體化應急信息平臺是建立應急聯動體系的基礎,便于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最大程度地減少或者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牛開建表示。
“化工園區要建立完善應急管理中心把環保、消防、安全等部門整合到應急體系中來,形成多方聯動的機制,還要建立及時有效的信息發布機制,一旦出現事故要開誠布公地向園區周邊居民通報事故狀態,把事故對居民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楊挺說。
推進園區封閉化管理
國務院安委會要求,要按照“分類控制、分級管理、分步實施”的要求,結合園區產業結構、產業鏈特點、安全風險類型等實際情況,逐步推進園區封閉化管理。原則上要按照核心控制區、關鍵控制區、一般控制區的防護等級,通過采取不同的封閉監控管理手段,實行封閉化管理。對暫時無法進行封閉化管理的園區,要首先對重大危險源和關鍵生產區域進行封閉化管理,加強安全防控。
楊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化工園區的封閉式管理一直是園區建設的要求之一,不但要根據園區內產業鏈的依存度和產業聚集的規模效應來把化工企業集中在一起,而且是安全管理和統一監管的需要。另外,我國也正在制定一個化工園區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園區的準入、內部管理、安全等指標形成量化的評價,這也是對化工園區今后在提高管理、安全水平等方向發展的指引。
(賈淵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