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安全生產月”活動圓滿收官,取得營造安全氛圍、強化安全教育、夯實安全基礎、優化安全管理、推動安全發展的良好成效。6月份,集團公司繼續保持安全生產的良好態勢,各企業未發生上報集團公司級事故。
2013年6月是全國第12個“安全生產月”。根據中宣部、國家安監總局等7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2013年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通知》精神,集團公司部署開展了“安全生產月”活動。活動啟動當日,王天普總經理在中國石化報撰文,要求各單位要認真落實傅成玉董事長提出的HSE工作“四個讓位于”“四不動搖”和“三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基礎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努力確保集團公司安全發展、清潔發展。6月27日,集團公司組織舉行長輸原油管道泄漏應急預案綜合演練及第二(山東)聯防區消防綜合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檢驗了應急預案和裝備,鍛煉了應急隊伍,磨合了應急機制。
深入調研“接地氣”,為安全生產“把脈問診”
活動期間,集團公司黨組分管領導、安全監管局人員加密下基層頻次,深入調研,服務企業安全生產。
一是傳達安全管理理念。深入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石油企業,通過座談交流等形式,宣講近期國內外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傳達國務院常務會議、全國安全生產視頻會議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安全生產的指示精神,詮釋集團公司“四個讓位于”的總體要求和“安全高于一切、生命最為寶貴”的安全文化理念,傳遞安全壓力,增強安全責任,提升安全認識。二是深入調研重點企業。赴東北石油局、四川石油、廣州石化等企業進行深入調研,為企業安全生產“把脈問診”。三是服務重點工程建設。全面梳理重點工程建設任務,明確局領導分工負責,安排專人具體落實,全程跟蹤武漢乙烯等工程建設,組織專家研究提出工程建設安全措施方案。四是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針對集團公司設備大檢查發現的問題,結合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深入遼寧石油等企業現場查勘,提出切實可行的問題解決方案。五是督導排查整改隱患。吸取近期國內外其他企業接連發生的事故教訓,有重點地到南化公司等企業進行現場督導,幫助企業加強危化品倉儲安全管理,排查整改事故隱患,提高危化品倉儲本質安全水平。六是推動安全管理提升。圍繞承包商安全管理、HSE“三同時”管理、HSE信息化應用、井控安全管理四項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提升任務,深入河南石油、浙江石油等企業調研,推動安全管理提升活動深入有效開展。
初步統計,共對33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指導,幫助企業發現問題120個,提出安全管理優化措施建議130多條。實地調研、現場指導、跟蹤服務等措施“接地氣”、重實效,深受企業和基層單位的歡迎。
學安全知識,練安全技能,查安全隱患
各單位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通過豐富多彩、務實創新的活動,迅速掀起學安全知識、練安全技能、查安全隱患的熱潮。勝利油田結合季節氣候和油田生產特點,開展了以海上、直接作業環節、交通、危化品倉儲、消防為重點的隱患排查治理活動,消除作業現場安全隱患,夯實油田本質安全基礎。
西北油田亮出“四柄利劍”:全程駐廠,嚴把井控設備檢維修關口;嚴格驗收,做實各項基礎管理工作;查缺補漏,開展井控安全評估工作;風險管理,樹立甲乙方共同責任意識,強化現場井控安全監督管理。
中原油田以安全文化建設為主線,全員、全方位開展“大宣教”,讓安全文化內化于心;實施標準化操作,遏制“三違”現象,讓安全文化外化于形;完善規范,培育理念,讓安全文化固化于制,全方位打造安全文化軟實力。
燕山石化針對公司交叉作業多的實際,組織對所有項目的隔離防護措施進行全面檢查,同時重點做好吊裝作業、高處作業等高風險環節的監管,落實防護措施,確保安全施工。
茂名石化開展“低頭撿黃金”活動,動員干部員工深入生產現場,全面排查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做到事故隱患超前防范,及時、有效消除事故隱患,進一步夯實公司安全生產基礎。
儀征化纖開展了基層班組“五個一”活動,即一次主題班組活動,一次崗位安全檢查,查一條安全隱患,一次崗位作業危害識別,一條安全生產改進措施,廣泛發動員工識別崗位作業危害,查找安全隱患,采取防范措施,確保崗位安全。
工程建設板塊在機關各有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下,通過完善制度、強化措施,扭轉了去年事故多發的被動局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上半年杜絕了承包商事故。南京工程公司強化直接作業環節管理,對項目現場硬防護措施實行四個“100%”,即需要安全網的地方100%張掛,需拉設生命繩的地方100%設置,要有臨時作業平臺的部位100%搭設,臨邊、洞口防護措施100%搭設,為現場施工搭設了堅固的安全“防護網”。
第四工程建設公司以宣傳貫徹QHSE體系、細化完善項目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考核制度為抓手,健全規章制度,夯實安全基礎,嚴格落實責任,全面加強安全監管和安全管理。
貴州石油將“安全生產月”活動與“平安工地”“我的崗位我盡責”活動結合起來開展,在油庫和加油站開展了崗前5分鐘安全宣誓活動,強化一線員工安全意識,消除違章行為,切實保障安全生產。
(劉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