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早上剛一上班,中石化四公司騰龍芳烴項目部的安監站長龐宏偉就帶上安全記錄本到工地上“找茬”。“我們安監人員一天8個小時都要在工地上不停地巡檢,最少也要走5公里的路,穿的勞保鞋大概兩個月就要換一雙。”他說,從設備吊裝的規范到工人的帽帶是否扣好,都要看得仔細、找得認真,那些要找的“茬”雖然都是些看來不起眼的小事,卻是關乎工人人身安全的大事。
在騰龍芳烴施工現場,隨處可見工人們在進行高空作業。在管廊鋼架之間穿起了一條條鋼繩,這些不起眼的鋼繩被工人稱為“生命繩”。登上施工平臺,老龐逐層檢查“生命繩”是否牢固,提醒高空作業的工人按規范系好安全繩,注意安全。為了防止高空墜物砸傷地面人員,每層鋼架除用鐵絲網隔開之外,最底層的鋼架也都拉起一張網,這張網是否結實完好也是老龐每天巡查的重點。
為了推進工程進度,施工現場實行高空和地面立體交叉作業,老龐和同事們就是利用“一繩一網”的方法,給工人們系上“雙保險”。龐宏偉說,這些管廊掛的“安全網”,一方面可以保證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同時可以防止小型的材料墜落傷到人,工地上各個區的管廊總共鋪了1000多張“安全網”。
穿行在高塔林立的廠區,每走幾步就有一個安全生產警示標志。在工人相對密集的一處工地,一塊漫畫展板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老龐說,這種生動形象的漫畫,工人們都很愛看。他們每星期都會更新一次展板的內容,讓工人們從中受到教育,把安全牢記在心。
在古雷石化項目工地,“中字頭”施工單位有近5000名工人每天工作在一線,像老龐這樣的“找茬員”有100多名。每周,他們都要舉辦安全培訓,開展專項巡查;每天,他們都要例行檢查、及時消除施工作業中的安全隱患。正是他們這種對工作高度負責、對安全生產一絲不茍的“找茬”精神,守護著整個工程日新月異地向前推進。
(陳毅聰 鄧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