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每天過境的危險品船只30余艘,但沒有一支專業的水上化學品應急隊伍,據悉,海事部門將從目前十多支溢油應急隊伍中擇優一到兩支,推動上海水上化學品應急專業力量的建立。這是記者昨天從2012年水上安全形勢通氣會上獲得的信息。
根據上海海事局統計,上海港每天有30余艘次的危險品運輸船只(包括油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等)過境,載重約7萬余噸,運輸種類達70余種。根據我國現行的航運規定,這些過境船只并不需要向過境港報備,這意味著上海港無法準確、及時地掌握這些船只到底運輸了多少危險品,由此存在監管上的隱患。由于這些船只可能途經一些水源地或者水庫,一旦發生污染,將對城市安全造成危害。
目前,上海海事局通過加強水域環境預控措施,強化青草沙水庫等重要水源地及敏感水域的船舶污染預控能力。長江口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項目竣工,轄區水域一次溢油控制清除能力基本達1000噸。不過,上海海事局副局長晨曉光表示,上海目前沒有一支專業的水上化學品應急隊伍,一旦發生水上化學品泄漏,往往是防油污隊伍投入實戰,由于化學品污染和油污污染本質不同,很難及時有效地加以控制。海事部門已就此事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初步方案是從目前的水上防油污隊伍中挑選一到兩支,進行化學品防治的專業培訓,但水上化學品防治需要專業器材,和防油污的吸油氈墊等并不完全相同,這需要地方財政予以傾斜。
晨曉光表示,上海今年還將積極促進《上海市海上搜救管理辦法》盡快出臺,完善應急待命機制和水上搜救應急預案體系,完善防污染應急反應機制。針對長江上游污染事故和過境危險化學品船舶事故對長江上海段水源地潛在威脅,完善應急預案,積極推動上海市出臺相關管理政策。
另據記者了解,2012年上海海事局轄區水域共發生一般等級以上水上交通事故24起,沉船13艘,死亡失蹤6人,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約1.0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四項指標全面大幅下降。而2012年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共協調組織海上搜救行動220次,成功救助1126人,救助成功率96.57%。(徐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