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人失火,自查爐灶。8月5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召開全國安全生產專題視頻會議,就深刻吸取黎巴嫩貝魯特重大爆炸事件教訓,開展全國危化品儲存安全專項檢查整治等作出部署。有關方面要立即行動起來,把加強危化品儲存安全作為當前重點工作,優先抓、突出抓、重點抓,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黎巴嫩貝魯特重大爆炸中,隱患存在時間之長、管理漏洞之大,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黎巴嫩總統辦公室推特發文援引總統米歇爾·奧恩說法稱,2750噸硝酸銨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在倉庫里存放6年。初步調查結果也顯示,黎巴嫩相關部門多年來沒有對貝魯特港口倉庫存放的危化品采取妥善處理措施,是這次大爆炸的原因之一。可以說,安全意識淡化、責任落實虛化、監管工作軟化之下,不出事是偶然,出大事是必然。
我國是世界化工大國,涉及危化品的港口、碼頭、倉庫、堆場和危化品運輸車、運輸船等大量存在,安全風險不斷增加。在危化品儲存安全上,我們摔過不少跟頭,吃過不少苦頭。2015年天津港“8·12”事故中,危險品倉庫儲存的800余噸硝酸銨和1000余噸其他危化品燃燒爆炸,導致165人死亡、798人受傷。2019年江蘇響水“3·21”爆炸中,危險廢物倉庫里約600袋硝化廢料爆炸,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640人住院治療……事故名單一長串,血的教訓一籮筐,我們更要把別人的事故當成自己的事故看待,決不能當成故事一看了之、當成悲劇一嘆了之,僅有“哀之”的觸動,而無“鑒之”的行動。
黎巴嫩貝魯特重大爆炸,也是一面照見現實的鏡子。他們直斥的“不可接受的”,我們并不是沒有。有的企業患上了“冷漠癥”,視法律法規為兒戲,搞“人有多大膽、就儲多少量”;有的地方患上“健忘癥”,危化品儲存頻惹禍,但就是不知恥而后勇,好了傷疤忘了疼;有的地方患上“斜眼癥”,發生相關事故后,重調查輕整改、重追責輕整改,以至于事故調查報告提出的整改措施被束之高閣,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教訓屢次用生命和鮮血去驗證。對這些問題,要細照之,力戒之。
對我們這個世界化工大國而言,他人“亡羊”我“補牢”,別人“感冒”我“吃藥”,不是杞人憂天的多此一舉,而是防患未然的擔當之舉。對振聾發聵的警鐘,如果充耳不聞、麻木不仁,思想上不警醒、行動上不強化,“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的情形就會一再上演。哀之更鑒之,才不會重蹈覆轍。 (執筆:邵衛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