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于風險的方法論
來源: 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 作者: 太文哲 編輯: 安康 瀏覽: 2477 發布于2019年08月06日
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事物和改造事物的方法的理論,如果說世界觀是針對世界“是什么”的問題,方法論則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令人揪心的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但我國化工安全管理水平的總體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隨著化工領域安全管理的不斷強化和深入,安全的相對性與風險的絕對性、管安全就是管風險等概念已開始深入人心,尤其是國際公認的基于風險的化工安全管理正在被國人認同和接納。
要想深入理解什么是風險,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基本的概念——危險源。顧名思義,危險源就是危險的源頭、可能造成危害的根源。廣義而言,構成這個世界的所有物質、能量、信息等都可能是危險源。就化工來說,《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將危險源定義為: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行為或其組合。危險源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能量、有害物質或信息本身,是導致事故的根源;第二類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缺失等現象。
以石油液化氣球罐為例,罐中的液化氣是第一類危險源;在球罐附近動火、罐壁出現沙眼、球罐年久失修等則構成了行為、狀態、管理等3種不同的第二類危險源。相對而言,第一類危險源較為直觀,可一目了然,第二類危險源則比較隱蔽,不易被發現,也容易被忽視。
從危險源的定義可進一步推導出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即能量意外釋放和奶酪模型理論。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認為,能量或有害物質失控而意外釋放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以液化氣球罐為例,“液化氣泄漏”是導致著火、爆炸的根源,這一點類似于我們在事故調查報告中看到的“直接原因”。至于液化氣為何泄漏,奶酪模型則給出了解釋(防止能量或有害物質意外釋放的保護屏障就像“瑞士奶酪”一樣,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漏洞,在某一時刻失效導致能量或有害物質失控釋放而發生事故),液化氣球罐年久失修,出現沙眼,漏出液化氣,恰逢又在現場動火作業,結果導致著火、爆炸,這就是所謂“間接原因”。
由此可見,為防止事故發生,既要辨識出能量或有害物質本身(如:液化氣及其危害信息),也要辨識出防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如:球罐維護、罐體狀況、人員行為等方面的缺陷),并進行修補完善,以有效防范事故發生。飛機失事概率遠低于機動車,正是管控(第二類危險源)的差別。
危險源、能量意外釋放、瑞士奶酪等還只是基本概念,雖然指明了事故發生的根因和管控方向,但還只停留在定性階段。至于如何定量認識、具體“怎么辦”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這進一步引申出了風險理論。就化工生產而言,風險的基本定義是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其后果嚴重程度的組合。
風險理論告訴我們,第一類危險源決定事故可量化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決定事故可計算的概率,兩者的乘積構成了風險值的大小,并根據風險值給出可量化的管控措施(具體內容將在后續文章中陸續介紹)。除了可量化之外,風險關注的是導致后果之前的預判,著眼點在于把無法預知的各種后果轉化為可掌握的預防和預控。可見,風險理論將危險源的定性概念提升到可定量的高度,又將不確定性轉化為可控性,的確是將經驗管理上升到科學管理的巨大進步。
風險管理,顧名思義是對危險源所具有的風險進行系統管理的活動,其核心內容包括3個步驟:首先是風險辨識,即找出危險源及其具有的危害性;其次是風險評價,即對危險源所具有的危害性進行定量核算,得出量化的風險值及其可接受程度;第三是風險管控,即根據風險值選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并分級別落實。
仍以液化氣球罐為例,第一步風險辨識,找出液化氣球罐具有的危險源:液化氣及其易燃易爆性和可能存在的球罐附近動火、罐壁有沙眼、球罐年久失修等狀況。第二步風險評價,核算球罐的風險值:泄漏著火爆炸的概率(如:個人可接受風險值),泄露爆炸的嚴重程度(如:TNT當量);判定風險是否可接受,并提出相應的控制手段。第三步風險管控,選擇并分級落實最合理的降低及管控風險的措施:如移走球罐、堵沙眼、設置安全儀表系統、加強日常維護、強化作業管理等等。如果說風險辨識體現的是風險意識,那么風險評價則屬于技術范疇,風險管控則是不折不扣的管理科學。
上述內容展示的是風險管理“三步曲”全流程,在實際操作中每個步驟的界限未必那么涇渭分明,如:風險辨識與評價過程常常交錯進行,統稱為風險評價或風險評估。當然,“三步曲”只是風險管理的核心步驟,此外還需構建起管理體系,理順組織、交流、溝通、監控、驗證、評審等各個相關環節,通過體系的有效運行,切實把風險管理做細、做實,真正達到防控事故的目的。
綜上所述,基于風險并非一句空話,而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有機結合。基于風險可以理解為將風險管理升華為哲學高度,在開展任何安全工作前首先自覺意識到風險的客觀存在,即風險意識;然后用一整套系統的科學手段來辨識、評價、管控風險,將其降低和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基于風險,是先進理念與科學手段有機結合的化工安全管理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