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齊魯天和惠世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和惠世公司)在這次火災事故前,就曾多次發生爆炸事故。
對于此次事故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主動公開信息
確保公眾知情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認為,突發事件應對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各行業各地區關于突發事件的緊急預案都有規定,突發事件要及時地向社會公開應急和處置信息,包括事故發生原因、傷亡人數、調查的階段性結果等。
“對于突發事件的應急和處置信息,企業和政府應主動公開。要不斷深化主動公開的工作機制,及時、分步驟向社會公開調查結論。要構建細致的公開流程。比如,事故剛開始發生的時候,要及時公布發生原因、傷亡情況、事故動態等。隨著應急處置和調查工作不斷深入,應主動公開后續處置措施和事故深層次原因。要把信息公開貫穿于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全過程。”王敬波說。
王敬波還認為,應該進一步明確公開主體。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要求有關部門發揮主導作用,依據各自職能確定不同的工作內容,同時信息公開的內容也是基于不同部門的責任而確定的。
“如果涉及企業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包括在調查過程中的調查方法等,不能全部公開,因為可能會影響到調查工作的開展或者調查工作的客觀公正性。”王敬波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也認為,發生突發事件后應在第一時間公布有關信息,既是為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也是為防止出現恐慌性事件。
加強規劃環評監管
強化公眾參與監督
據了解,山東省人民政府在2016年發布的一份環保專項檢查情況中,通報點名批評了150多家存在環保問題的企業,而這份“環保黑榜”就包括天和惠世公司,上榜的原因是“因公司危險廢物未按規定進行分類收集、危險廢物標識不全”。
2017年,濟南市曾公開發布中央環保督察組向山東轉辦群眾信訪舉報件及邊督邊改的情況,文件提及歷城區董家鎮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化學原料基地外排刺鼻氣味影響附近居民身體健康。
“從環保角度來看,一些企業的選址與規劃存在問題。以天和惠世公司為例,其不應該建在居民區和有學校的區域,因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帶有危害性的污染物會影響到附近人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曹明德說。
曹明德認為,關于這家企業的環評報告是如何評估以及審核通過的也是一個問題。“既然之前已經發現這家企業在環保方面存在問題,當地有關部門就應該加大力度予以糾正,可是他們并沒有對此予以足夠重視。”
從去年至今,一些化工企業事故不斷,影響比較大的如福建泉州碳九泄漏事件、江蘇響水爆炸事故。
“化工企業出現事故的原因有共同之處。在規劃、環評、安全生產等方面都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要對化工企業開展定期教育培訓,內容包括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污染防治等。”曹明德說。
曹明德認為,監管部門應當及時披露一些與企業有關的環境信息,強化來自于公眾和社會組織的監督。事實證明,光靠企業和監管部門還是不夠的,需要加強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
“雖然制定了事后的應急方案,但是如果能夠把預防工作做到前頭,讓附近群眾監督企業落實安全生產的情況,可以避免類似悲劇發生。”喬新生說。
多方監督安全生產
發展與環保共促進
據天和惠世公司官網顯示,天和惠世公司已發展成為集原料藥及其制劑生產、科研、醫藥研發外包等多項業務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存在矛盾,這是一個偽命題。一些地方的龍頭企業、重點企業更應該在環境保護方面起到表率帶頭作用,而不是為了降低環保成本而忽視安全問題。否則,一旦出現負面事件,帶來的損失會更大。”曹明德說。
曹明德認為,強化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而是能夠促進企業長期發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看到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以及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的對比與平衡。
天和惠世公司官網還顯示,做“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是其長遠發展戰略,公司建立有完善EHS體系,執行與國際接軌的EHS方針,竭力避免一切可能影響人員健康的因素;全員積極推行清潔生產。
曹明德認為,有些企業的環保承諾與其實際行動有差距;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并沒有完全做到,甚至根本沒有去做。這同樣說明需要更多社會監督力量參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作出評價和建議。
“企業的發展往往會受到地方發展導向的影響,如注重GDP、稅收和就業等,因此信息公開和公眾監督往往很有效。”曹明德說。
喬新生則認為,應該充分尊重企業所在地居民的意見,發揮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作用,依法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實施監督,確保安全事故不會一再發生,把安全生產與人民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有機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