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設備運行故障時,只要查看‘生產故障處理庫’,問題很快就可以得到解決。”11月11日,長煉煉油二部青工郝春暉說,“這既節省了問題處理的時間,又提高了我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控室,他在生產數據輸入電腦上迅速找到了重整裝置再生氯化段生產故障的處理方法,并吸取操作經驗。
上半年,長煉在分析生產運行狀況時發現,各生產單位在操作過程中,不少的生產故障現象是類似的,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作業單位都有遇到,這不僅給生產管理帶來難度,也使得裝置保運維護工作負擔加重。如果把這些類似現象進行大面積“課堂式”培訓教育,不僅會造成一線操作人手緊張,培訓效果也是一個問號。這就使得建立一個“生產故障處理庫”實現經驗共享顯得很有必要。
為此,長煉HSE、設備、工藝等部門深入發動基層員工收集事故處理案例,在多方現場論證的基礎上建立“生產故障處理庫”。6月起,他們要求各單位將發生的各種裝置運行故障,上傳到“生產故障處理庫”,每個故障現象都會有調度、儀電、機修等部門的專家,及時解答問題的處理步驟、措施和經驗,并予以共享,讓“故障臺賬”真正變成了各單位操作人員事故處理的“操作寶典”。
截至目前,“生產故障處理庫”已收集了各類運行問題100多條,已成功協助解決重整電加熱器溫度不穩、焦化加熱爐熱效率不高等“疑難雜癥”。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