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進車間,訪鄉村,開展“百千萬”服務企業專項行動,經過3650天的辛勤守護,浙江安監人向黨的“十八大”交出一份滿意答卷——浙江省安全生產3項指標連續8年實現“零增長”。
過去的10年,是全省安全生產工作面臨嚴峻挑戰、不斷加強改進的10年,也是安全生產工作繼續發展推進、形勢持續好轉的10年。全省安全生產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省委“八八戰略”、“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總戰略以及建設“平安浙江”的總體部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鞏固基層基礎,深化隱患排查治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安全監管水平為重點,細化工作措施,創新監管手段,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監管各項工作措施,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
明確責任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不斷完善
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責任考核體系。每年省安委辦根據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事故控制指標,及時研究修訂并下達年度全省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考核指標,對考核目標進一步進行細化量化。省政府每年都與各市、省級有關部門和省屬有關企業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
各地、各部門按照分級管理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建立了安全生產情況通報制度、安全生產警示制度和談話制度,定期通報相關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情況,對事故高發地區和部門視情況采取督查、紅黃牌警告、上級領導約談等措施,督促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
多管齊下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斷落實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我省安監部門堅持監管與服務并舉,積極督促和引導企業按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和規定,履行法定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與規范化建設。在危險化學品、礦山、機械制造等行業,積極開展安全標準化創建活動,收到較為明顯的效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058家企業獲得安全標準化達標企業稱號。
嚴格落實企業負責人的安全管理責任。督促企業負責人建立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對安全生產的有效投入、及時組織排查和消除事故隱患;同時,按照省政府《實施意見》的要求,督促煤礦、非煤礦山企業負責人落實帶班下井制度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物品、露天礦山企業負責人的輪流值班和定時檢查制度。
實施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機制建設。通過建立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公示制度、實施企業誠信管理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等推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基層基礎不斷夯實
各級安監部門把基層基礎作為一項根本性、關鍵性的工作來抓,強化了安全生產基礎這一治本措施。
加強基層安全監管網絡建設。把基層安全監管機構網絡建設納入全省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和“平安建設”考核內容,制訂量化標準,強化推進,鄉鎮安全監管網絡進一步完善。
加強安全生產制度建設。相繼出臺了《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浙江省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監督管理辦法》、《浙江省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省委省政府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并相繼頒布地方性標準,為有效監管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法制保障,提升了安全監管規范化水平。
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積極與主流媒體合作,開辦安全生產宣傳專欄專題,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宣傳;扎實組織安全生產月活動,開展“安全生產千里行”、安全生產演講比賽、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安全生產攝影比賽、安全生產公益宣傳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活動。
積極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教育。率先實施“全員安全培訓工程”,以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等三類人員為重點,制訂年度工作計劃,指導企業抓好安全教育培訓,取得良好成效。
認真履責安全生產監管手段不斷創新
10年來,省安監部門從安全監管實際出發,將安全生產中心工作、業務工作與創先爭優活動高度融合,不斷創新安全生產監管手段。
實施“網格化”管理。積極推進基層安全監管網絡建設,形成一個縱向有鎮街、村居網格分級管理,橫向有公安、交通、建設、安監等多個監管部門分工負責,縱橫交錯、責任明晰的安全生產網格化責任體系,實現安全監管無盲區,推動責任落實到位。
實施分類管理。我省制定出臺了《浙江省工商貿企業安全生產評估分級標準》,提出了鞏固A類,提高B類,重點整治C類,壓縮淘汰D類的原則,將企業按照安全生產內在要素分成四類。
推行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初步構建起以省—市—縣三級為主體的安全監管信息化網絡體系,形成了以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為平臺的安全監管網絡。
開展“百千萬”企業安全服務專項行動。努力為企業安全生產做好解困、扶持、服務工作,幫助企業共克時艱、應對困難和挑戰,積極為企業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供安全服務,有力地助推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推進安全生產事故防范創新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根據各地、各有關行業安全生產的熱點、難點問題,以“項目管理、任務驅動”工作模式為載體,在全省范圍內確定了18個省級重點項目,開展安全生產事故防范創新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強化措施安全生產環境不斷優化
全省各地以“降事故、減傷亡”為目標,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年”、“安全生產執法年”、“百日督查專項行動”、“一打三整治”、“三查四促兩保”等活動為載體,全面優化安全生產環境。
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礦山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排查整改各類安全隱患。在全國率先實施重大隱患掛牌整治制度,自2003年起,省政府每年公布一批工礦企業重大隱患單位,重大消防隱患單位和道路交通事故多發點(段)。從2007年開始,全省每年列出100處臨水、臨崖高落差危險路段進行整治。通過隱患排查整治,一些久拖不決、影響面廣、危害嚴重的重大安全隱患及時得到整改和消除。
打非治違行動成效明顯。按照國務院安委會和省安委會關于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的工作部署,各級安監部門積極行動,依法嚴歷打擊無證無照和證照不全生產經營建設等行為,限期整改、關閉取締一大批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的單位,規范了安全生產秩序。
加強和落實重點防范措施。每年元旦、春節、“五一”、“十一”等節假日和“兩會”等重要時期,嚴格落實安全監管措施,確保了重要時期和重點時段的安全和穩定。
加大力度安全生產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以加大投入為著力點,以科技興安為導向,以應急體系建設為保障,10年來,我省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我省各級政府建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逐步增加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
實施科技興安工程。全省在涉及15種危險化工工藝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全面推廣應用自動化緊急停車系統和事故聯鎖自控系統;全省露天采石場中深孔爆破技術全面推廣應用;在全省客運車輛、旅游包車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應用行車記錄儀和GPS定位裝置;完善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和防碰撞系統。
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長廣中心、巨化中心、海正中心相繼投入運行。全省11個主要區市全部成立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機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獲得整體提升。
轉變作風安全生產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10年來,全省各級安監部門切實加強監管隊伍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隊伍保障作用不斷加強。在全省10個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系統行風評議活動工作中,服務對象對安監政務公開、辦事效率、服務態度給予好評。
在思想作風建設上,堅持講政治、重學習、嚴規矩,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樹立執法為民的工作理念,大力倡導安監干部熱愛事業、忠于職守的敬業精神,不斷增強安監干部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努力提高安監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工作作風建設上,著力強化宗旨觀念,在提振服務和保障民生安全中創先爭優。寓監管于服務,以服務促監管。狠抓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等,打造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規范工作人員行為,強化機關效能建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服務態度的改善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在廉政作風建設上,始終把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為凈化工作環境,提高監管效能的重要任務,扎實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強化宣傳教育,完善工作制度,堅持常抓不懈,警鐘長鳴,從根本上建立黨員干部“不能腐敗、不敢腐敗、不愿腐敗、不易腐敗”的防范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