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8月10日,國務院安委辦第六檢查組來到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開展重點管控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明查暗訪工作。
黎巴嫩貝魯特“8·4”重大爆炸事件發生后,8月7日,福建省安委辦印發通知,對危化品儲存安全專項檢查整治進行部署。8月9日,福建省政府召開防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暨警示教育視頻會議,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寧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福建省應急管理廳督促指導南平市、三明市對轄區內硝酸銨生產企業立即開展執法檢查。三明市、南平市和邵武市分別按要求開展專項檢查整治工作。
然而,當國務院安委辦第六檢查組來到位于南平邵武市的福建邵化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邵化化工)明查暗訪時,卻發現了不少問題。
存在17項隱患,其中3項重大隱患
邵化化工為國有中型化工企業,1966年建成投產,注冊資本1.75億元,主導產品硝酸銨為福建名牌產品,現有產能規模為硝酸銨12萬噸、兩鈉3萬噸,是我國東南地區主要硝酸銨生產企業。公司曾經連續多年被邵武市、南平市政府授予“工業納稅大戶”等榮譽稱號。
8月10日8時20分,第六檢查組來到這家具有54年歷史的企業,兵分兩路進行檢查。一組由檢查組組長、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魏利軍帶隊,通過查閱企業資料、與企業負責人訪談交流等方式,了解企業貫徹落實全國安全生產專題視頻會議精神、硝酸銨生產儲存管理等情況,詳細查閱企業的安全設施設計、安全評價報告、特殊作業票證管理、產品出入庫登記及流向管理、安全教育培訓等檔案資料。
另一組由檢查組聯絡員、應急管理部危化監管司副處長艾克拜爾帶領相關專家,實地查看企業硝酸銨生產裝置、稀硝酸儲罐區、硝酸銨控制室等關鍵崗位、危險部位運行情況。
在該公司,檢查組專家馬大慶在仔細查看企業提供的動火作業票證等相關原始記錄后,發現該公司制定的動火作業、進入受限空間特殊作業管理制度未有效執行。比如,該公司有的動火作業票證申請單位意見、動火審批人意見、崗位當班人驗票時間為同一時間,還有的動火作業票證中驗票時間早于審批時間。“形同虛設,隱患不小。”檢查組人員指出。
在公司硝酸銨成品倉庫檢查時,檢查組專家孔俊發現,該倉庫未經正規設計就投入使用,不滿足儲存硝酸銨的相關規范要求。
“庫房不是單層建筑,庫房頂和墻體不滿足卸爆要求,庫房北側貼墻設置溶堿設施、機泵等,庫房二層設置有碳酸鈉倉庫,亞硝酸鈉沒有放置在危化品庫房內。一旦有引燃物出現,其爆炸產生的后果是不敢想象的。”檢查組人員說。
當天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檢查,檢查組共發現邵化化工存在17項隱患,其中3項重大隱患。
企業停產停業整改
檢查組了解到,作為曾經的硝酸銨生產“行業龍頭”,近年來,由于企業管理不善、市場運營成本高、人員冗余等因素,邵化化工基本處于“有產就虧”的狀態。由于虧損,企業雖然也有安全投入,但安全問題積重難返。
邵武市市長丁貴生表示,市政府對邵化化工非常重視,可以說是“有求必應”,但聽了檢查組的反饋,感到“臉紅心跳,如坐針氈”。這么多的隱患和問題,說明企業管理團隊思想麻痹,對安全生產工作不重視,說明企業主體責任非常不到位。“企業和相關部門要深刻反省,高度重視,絕不能心存僥幸,麻木不仁,要立整立改。”丁貴生說。
福建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邱美輝表示,南平市、邵武市要迅速貫徹落實檢查組要求,對邵化化工隱患立即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到位。
魏利軍指出,各地要以此次專項檢查為契機,督促企業按照“五落實、五到位”要求,對檢查發現的隱患及時整改,細化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期限,消除事故隱患。舉一反三,結合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安全防范,全力推進各行各業持續健康發展。
經過深入研究討論,檢查組認為邵化化工安全設備設施不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管理薄弱,建議地方政府要求該企業停產停業整改,企業整改完畢,并經地方政府確認滿足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規范后,方可恢復生產。
8月10日晚,邵武市安委會對邵化化工存在的3項重大事故隱患進行了掛牌督辦。8月11日,邵武市應急管理局向邵化化工送達了行政執法文書,要求企業即刻停產停業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