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全省安全生產工作面臨嚴峻挑戰、不斷加強改進的一年,也是安全生產工作繼續發展推進、形勢持續好轉的一年。全省安全生產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以及建設“平安浙江”的總體部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鞏固基層基礎,深化隱患排查治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安全監管水平為重點,細化工作措施,創新監管手段,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監管各項工作措施,取得了新的成效。
明確責任,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
安全責任,重在落實。2011年,我省完善安全生產責任考核體系,省安委辦及時下達年度全省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考核指標,對考核目標進一步進行細化量化。
省政府繼續與各市、省級有關部門和省屬有關企業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
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按照分級管理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各地進一步建立了安全生產情況通報制度、安全生產警示制度和談話制度,定期通報相關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情況,對事故高發地區和部門視情況采取督查、紅黃牌警告、上級領導約談等措施,督促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
多管齊下,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全省各級安監部門堅持監管與服務并舉,積極引導和督促企業按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和規定,履行法定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深入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與規范化建設。制定了《浙江省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建設實施方案》,對繼續推進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以及機械制造等行業(領域)安全標準化工作提出了具體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目前,全省已有2710家企業獲得安全標準化達標企業稱號。
大力開展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機制建設。我省通過建立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公示制度、實施企業誠信管理激勵約束機制、繼續完善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等推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平陽縣開展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機制建設被國家安監總局評為安全生產創新獎。
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省道路交通、海洋與漁業、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行業主管部門制定了隱患排查整治專項方案,扎實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市結合實際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去年,我省共排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89萬家,查處一般事故隱患162萬項,整改159萬項,整改率98.2%。
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
各級安監部門把基層基礎作為一項根本性、關鍵性的工作來抓,強化了安全生產基礎這一治本措施。
加強基層安全監管網絡建設。把基層安全監管機構網絡建設納入全省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和“平安建設”考核內容,制訂量化標準,強化推進,鄉鎮安全監管網絡進一步完善。
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與主流媒體的溝通合作,開辦安全生產宣傳專欄專題,積極組織安全生產月活動,開展了安全生產演講比賽、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安全生產攝影比賽、安全生產公益宣傳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活動。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和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被國家安監總局授予首批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榮譽稱號。
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教育。省、市、縣都認真制定全年的培訓計劃,抓好安全生產全員培訓工作,尤其是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民工的培訓。截至目前,全省對生產經營單位三類人員安全生產培訓考核發證36萬人次。
加大力度,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全省以加大安全投入為著力點,以科技興安為導向,以應急體系建設為保障,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各級政府建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逐步增加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為推廣應用危化品生產自動化安全控制系統和事故緊急停車系統,2011年省政府投入1000萬元作為鼓勵支持企業的專項資金。
在涉及15種危險化工工藝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全面推廣應用自動化緊急停車系統和事故聯鎖自控系統;繼續加強中深孔爆破技術的推廣;所有的礦山和采掘施工企業淘汰了導火索和火雷管,并推廣使用液壓沖擊破碎器;部分尾礦庫實行生產作業現場視頻監控和尾礦砂綜合利用;礦山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促進了礦山企業安全作業。
在全省客運車輛、旅游包車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及工程車,推廣應用行車記錄儀和GPS定位裝置,實行視頻動態監管,促進重點車輛運營安全。
進一步完善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和防碰撞系統,提高了全省漁船安全救助水平,減少了漁船碰撞事故的發生。
強化措施,全省安全生產環境進一步優化
全省各地以“降事故、減傷亡”為目標,以“一打三整治”、“三查四促兩保”為載體,全面優化安全生產環境。
打非治違行動成效明顯。各地各有關部門制訂“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本地區、本行業領域的整治重點和工作要求,逐級分解,落實責任,確保了“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在專項行動期間,全省共檢查企業185728家次,查處非法違法行為1679654條。
安全生產大檢查取得實效。為深刻吸取“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教訓,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11年8月初到9月底組織開展以“三查四促兩保”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高度重視此次大檢查工作,全方位開展隱患排查整治,落實生產安全各個環節防范措施,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對能及時整改到位的事故隱患,立即采取措施確保事故隱患整改到位;對暫時不能整改的事故隱患,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依法堅決予以關閉。
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得到加強。去年,全省各地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力度。元旦、春節期間,省安監、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開展煙花爆竹聯合執法檢查,共查處無證非法、違法違規銷售單位803家,吊銷經營許可證21家,有力地打擊了煙花爆竹非法違法行為,確保煙花爆竹生產、銷售、燃放安全。
認真履責,安全生產監管手段不斷創新
2011年,我省從安全監管實際出發,將安全生產中心工作、業務工作與創先爭優活動高度融合,不斷創新安全生產監管手段。
“網格化”管理。各地在積極推進基層安全監管網絡建設基礎上,將鄉鎮、街道劃分成若干個責任區,加上相關部門直接監管的責任區塊,形成一個縱向有鎮街、村居網格分級管理,橫向有公安、交通、建設、安監等多個監管部門分工負責,縱橫交錯、責任明晰的安全生產網格化責任體系。
分類管理。根據《浙江省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評估分級標準》,在評估的基礎上,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狀況分成ABCD四類,按照“鞏固A類,提高B類,重點整治C類,壓縮淘汰D類”的原則進行監管。通過評估分類管理,全面掌握了解企業的安全狀況,使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更富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已對全省11萬多家企業進行了安全評估。
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初步構建起以省、市、縣三級為主體的安全監管信息化網絡體系,形成了以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為平臺的安全生產監管網絡,大大提高了全省上下信息貫通的效率,增強了工作時效性。
齊抓共管。全省安監部門切實履行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進一步完善了安委辦聯絡員例會制度,及時通報安全生產工作情況,針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出現的新情況,研究相關對策措施。各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把安全監管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轉變作風,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全省各級安監部門切實加強監管隊伍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隊伍保障作用不斷加強。在全省10個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系統行風評議活動工作中,服務對象對安監系統政務公開、辦事效率、服務態度給予好評。
在思想作風建設上,堅持講政治、重學習、嚴規矩,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樹立執法為民的工作理念,大力倡導安監干部熱愛事業、忠于職守的敬業精神,不斷增強安監干部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努力提高安監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工作作風建設上,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狠抓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等,打造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規范工作人員行為,強化機關效能建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服務態度的改善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在廉政作風建設上,始終把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為凈化工作環境、提高監管效能的重要任務,扎實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強化宣傳教育,完善工作制度,堅持常抓不懈,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