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潿洲油田作業區獲悉,經過近半年的試行和觀察,潿洲11-4油田通過自主創新,用來降低外輸原油中硫化氫濃度的相關系統運行平穩,該系統是“氣提除硫法”在海上油田的首次運用。目前,潿洲11-4油田外輸原油硫化氫去除劑的注入濃度較以往降低了66%,年節約硫化氫去除劑費用達480余萬元。
在油氣藏構造中發現硫化氫成分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現象。近年來,隨著潿洲11-4油田的逐步開發,井液中硫化氫的含量漸趨走高。這不僅影響了原油品質,從而引發對現場設備和管道的腐蝕,還可能導致人員在后續原油處理工藝中吸入劇毒物質,危及人身安全。
為了將安全隱患降至最低,潿洲11-4油田曾使用化學吸收法,即在原油外輸泵進口處加注去除劑,對硫化氫進行中和處理。盡管去除率可達98%,但每天600升的去除劑注入量使得這項作業的花費巨大。
經多次討論和現場實驗,潿洲11-4油田一方面學習和借鑒了“氣提除硫法”在陸地油田運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向原油中注入干凈無硫天然氣作為透平主機燃料氣,使注入的無硫天然氣與原油充分混合,再通過優化工藝流程和相關管線連接,實現在原油穩定罐中的氣液分離,最終把原油中的硫化氫攜帶出來,最后進入火炬系統處理。
與化學吸收法相比,“氣提除硫法”不僅去硫化氫效果良好,在油田工藝處理的基礎上幾乎不新增任何設備,還減少了硫化氫去除劑的注入量。
(記者 李揚 通訊員 謝進宜 黃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