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安全防范 強化應急統籌——訪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廳長趙中超
來源: 中國安全生產網 作者: 王剛 編輯: 安康 瀏覽: 2754 發布于2019年04月30日
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自組建以來,堅持邊應急邊建設,加快機構職能融合。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如何落實好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部署,下好全省應急管理工作這盤棋?日前,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廳長趙中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要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基本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健全災害事故防范救援工作機制,構建應急管理新體制新機制。”
突出“關鍵少數”壓緊壓實責任
趙中超認為,想要迅速適應改革新形勢,彈好應急管理這架“鋼琴”,安全生產這個基本盤、基本面必須穩。他說:“要以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為抓手,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為重點,注重解決關系安全生產的系統性、根本性和長期性問題。”
牽好“責任”這個“牛鼻子”,對抓牢安全生產工作至關重要。2019年,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將圍繞推進責任落實,繼續打出“組合拳”,推動各方面、各層級安全責任落實。圍繞《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及該省出臺的實施細則,突出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推動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重要基礎能力加以對待,解決好那些“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好”的問題,下大氣力清除頑癥痼疾。開展《黑龍江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大宣講,推動企業切實扛起主體責任。推動部門監督和管理責任落實,逐步構建起覆蓋黨委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責任體系。
抓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防控,對于確保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穩定至關重要。“對黑龍江來說,確保煤礦安全是重中之重。”趙中超介紹,2018年,該省深入推進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專項整治攻堅戰,關閉煤礦245處,退出年產能1483萬噸。
2019年,黑龍江省將加大煤礦安全監管力度,落實分類分級監管措施,嚴厲打擊煤礦非法違法、違規違章行為,持續規范煤礦生產建設秩序。針對當前危化品行業風險隱患,突出危化品安全監管。強化對重點工藝、重點危化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管,最大限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監管,全面消除各類消防安全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
理清工作思路確保跟上節拍
趙中超表示,面對體制機制改革、復雜的安全生產形勢和森林防火形勢、自身存在的問題短板,必須把理清應急管理工作思路放在首要位置。無論是思想理念的更新、工作模式的創新,還是素質能力的提升,都要找準步點、跟上節拍。
2019年,結合全省應急管理工作起步階段的實際,該廳下大力氣深化應急管理改革,突出防范、監測、搶險、救援主要職責,強化綜合防控措施,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不斷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在自然災害防治方面,該廳把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列為重中之重,充分發揮森林防火指揮辦公室的作用,加強指揮體系建設,督促地方政府和林草、森林經營單位等落實森林草原火災重大風險防控措施,加強安全巡查,靠前駐防,及時預警并實施重兵撲救,爭取“打早、打小、打了”。加強與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聯系,全面做好防汛、防雪災、低溫冰凍等地質災害工作。此外,該廳以“九項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推動交通、水利、建設、林草、地震、海事、電力等部門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全省防災抗災能力。
在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及風險管控方面,該廳將充分發揮安委辦的作用,組織開展萬戶企業“安全風險大體檢”活動,全面排查企業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對企業安全狀況特別是化工園區、化工集中區開展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安全防控措施。同時,進一步建立完善重大風險隱患數據庫,推動重大風險全過程動態管理。
強化聯動協同完善統一調度
只有構建起分工清晰、相互銜接的機構職能體系,才能激發“1+1>2”的“化學反應”。如何處理好“統”與“分”的關系,界定“防”與“救”的關系,既勇挑重擔又不大包大攬?趙中超說:“應急管理部門不能包打天下,但僅靠‘三定’規定明確各部門的職責還遠遠不夠。我們將與涉災部門建立聯動協同機制,推動社會協同應對能力建設,完善統一指揮調度體系。”
今年,該廳將建立聯動協同機制,進一步厘清防災減災救災職責邊界,明確與各部門間的工作關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快速反應、高效聯動、無縫銜接、合力應對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格局。規范地方救援力量,探索加強航空救援,支持引導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參與應急救援行動。組織大宣傳、大教育、大培訓活動,廣泛普及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常識,開展群眾性應急演練,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
在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方面,趙中超對應急管理信息化格外重視。他說,應急管理事業急需科技力量和科技人才支撐,“我們堅持‘信息工作基礎化、基礎工作信息化’原則,把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任務來抓”。
目前,該廳正緊鑼密鼓加快應急通信網絡建設,推進全省感知網、全省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全省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設,逐步完善全省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的應急指揮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