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行業內缺乏“知工藝、懂安全、精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化工安全人才問題突出。近期發生的安全事故也讓化工從業者認識到解決這一問題的緊迫性,化工安全復合型人才培養勢在必行。
眼下,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辦的第四屆化工安全復合型人才高級研修班正在進行招生工作。據悉,該校是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選定的首個開展“化工安全復合型人才高級研修班”培養工作的試點高校,自2016年至今,已成功舉辦3屆,累計為行業培養輸送近300名化工安全復合型人才。近日,針對目前化工安全人才現狀、高研班學員學習后在實際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水平有何提升、新一屆高研班有何創新課程和培養形式等問題,記者對高研班負責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趙東風進行了采訪。
復合型人才長期供給不足
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此前就指出,我國目前每年急需化工安全復合型人才約3萬人,但有效人才供給不到3000人,需要大力加強化工安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工作。
“行業內長期以來事故頻發,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急需的復合型化工安全人才極度匱乏。”趙東風表示,目前,化工行業安全人才的培養主要來源于安全工程和化學工程兩個方向,復合性不強,主要表現在工藝與安全的知識和思維關聯不同步,實際能力達不到企業要求,企業還需花大量時間和經費進行人員能力的培養。
與此同時,趙東風指出,企業中化工從業人員在技術和管理上缺乏正確安全理念和基本管控技術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特色課程讓學習“不斷線”
據趙東風介紹,高研班主要課程體系是以化工工藝為基礎,交叉融合了安全工程、化工設備、安全儀表、管理工程、環境工程等相關多學科知識,主要培養學員掌握現代化工安全工程和管理的理論、方法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授課模式上,主要采用分組研討式授課模式,課堂上任課教師對相關知識和方法進行介紹及要點講解,隨后分小組進行針對性的案例研討練習,同時也會將學員帶到企業現場,通過現場實踐進行深入學習,不僅掌握理論知識,也能將理論知識切實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趙東風對記者說。
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有的課程還會將學校承擔的最新科研項目作為真實案例融入到教學內容中,讓學員充分了解安全科學科研項目實施的重要性以及與生產之間的關聯性,強化學員對安全生產科技工作的深入理解。
與高校傳統培養模式不同,高研班的課程突破傳統的“結課-考試-拿分”的模式,集中理論學習的課程并不立即考核,而是要求學員在結束本階段學習回到生產崗位后通過完成課程論文、云課堂遠程研討等模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工作結合,下一次集中學習時再考核,讓學員借助這種“不斷線”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學深、學精、學好。
研修班學員“內外”雙豐收
據了解,在應急管理部的指導下,該高研班已成功舉辦3屆。根據反饋,畢業后學員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理念和技能得到了全面性的提升,回到工作崗位上,成為了安全管理的中堅力量,很多學員還得到了職務上的提升,“內外”雙豐收。
“從高研班畢業后,我個人的安全專業技能得到了明顯提高,回到崗位后,會主動運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開展工作。另外,資源和平臺也擴大了,能夠及時獲得安全最佳實踐的經驗。”第二屆班學員金淑珍談到在高研班學習后的感受時說道。
第一屆班學員、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副主任助理李寧在入學之初崗位為中國化工正和石化技術質量部副部長,通過在高研班的學習,逐步參與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讀期間競聘為安全環保部副部長,負責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等工作,迅速成長為企業管理骨干,目前已選拔到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部,肩負更大的安全責任。
“我仍在堅持高研班‘理論學習不斷線、經驗分享不斷線、工程實踐不斷線’的理念,將學習到的安全風險、技術和管理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李寧說。
新一屆將集結三大亮點
據悉,經過前3屆高研班的舉辦,研修班目前已經形成了系統全面的培養方案,形成的培養體系和效果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15年及2019年均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立項,2018年獲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國家級教改項目,同年獲得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高研班教學團隊與趙東風分別獲得由中國化工教育協會頒發的“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教學團隊”和“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學名師”稱號。此外,教育部于2017年發布教廳高函2017(59)號文支持7所高校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經驗基礎上開展該項工作。
有了豐富的經驗和外界的支持、認可,讓高研班教學團隊對舉辦第四屆高研班充滿信心。對于新一屆的培養模式,趙東風表示將弱化基礎理論教學,強化實踐課程,豐富網絡學習形式。
首先,增加了“化工過程安全專家論壇”形式講座。增多國內外知名專家與學員面對面互動機會,真正解決學員關心的問題。
其次,優化導師指導模式。采用企業為學員指派本企業資深安全生產專家作為現場導師配合校內優秀師資團隊進行論文研究指導工作,以確保學員能夠在選題和研究過程中始終圍繞本企業生產實際,為送培企業解決實際安全生產問題。
最后,量身定制符合企業實際的研究課題。在培養過程中,分小組到學員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檢查實踐,在安全會診時,聘請各方安全生產專家一同參與策劃及實施,會診同期組織企業交流,聯合該單位生產、安全專家協助確定企業實際的安全生產課題,為該單位學員確定基于企業實際問題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