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知道,就在這一刻,有多少原油正在地下穿梭馳騁?您是否知道,就在這一刻,有多少先進的技術保障著綠色管道的安全,不讓一滴污水入海,不讓一寸土地受到污染?您是否知道,就在這一刻,有多少職工遠離家鄉,面對沒有盡頭的荒原和不時揚起的風沙守護著能源大動脈?
原油管道,無時無刻不在保障著國家能源安全和戰略儲備,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從毛澤東主席在81歲生日那一天圈閱批準建設魯寧輸油管線開始,中國的原油管道與公路、鐵路運輸分割開來“自成一派”。管道運輸,因其特有的快捷、高效,運費低、能耗少等優勢,一直備受中國石化青睞。多年的建設,也讓管道承載著上中下游齊頭并進邁向世界一流的歷史重任。“黑金”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傳輸到祖國各地的煉廠。
新時代對管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打造世界一流需要安全可靠、高科技、高效率的綠色管道。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成立以來,作為從事原油儲運的專業化公司,管道公司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管道總長從2526公里增加到6503公里;年輸油量從1892萬噸增長到1.08億噸;儲油能力從149萬立方米增長到2962萬立方米;資產從41億元增長到551億元,成為目前國內輸油量最大的原油儲運企業。
如今,管道公司的一條條輸油管線貫穿山東、安徽、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廣西1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連接著勝利、中原、河南、江漢等5個油田,為20家中國石化煉化企業輸轉原油,為中國石化上游和中游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橋梁和樞紐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打造世界一流保駕護航。
6月12日,“中國石化管道行”大型采訪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蘇徐州舉行。在接下來的20多天里,本報記者將分北、南、西三路,走近萬里“油龍”,感受能源大動脈的恢弘,報道輸油管線的建設者、守護者和使用者。
(6月12日10時6分,“中國石化管道行”記者俞國明、李鑫軼、李曉君、曹軍、張林,寫于管道儲運公司徐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