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開始,紅003作業區培訓出新招,采取了逐人逐班分類施教的新方式,而周峙利正是這一模式的受益人之一。
紅003采油作業區是新疆油田重點稠油生產井區,也是采油一廠今年的產能建設重點區塊。隨著新區產能建設的不斷加快,井區應用了多種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地面管線及工藝流程的安全標準也隨之升級,特別是去年又完鉆新井200余口,員工人數也由初期的127人增加到173人,其中部分員工是去年7月、8月才轉崗和原先從事稀油生產的采油工,對稠油生產的知識了解較少,單一地通過授課、多媒體講解的培訓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生產現場的需要和員工的需求。
面對新員工較多,現場工作經驗不足等困難,作業區推出“逐人逐班,分類施教”的培訓方法。
所謂“逐人逐班,分類施教”,就是通過提問、演示、點評和交流4個環節對10個班組進行現場培訓,男員工、女員工培訓內容略有不同。在日常工作中盤調、掛抽等工作主要由男員工負責,女員工主要承擔巡檢、計量和調整伴熱等工作。所以,根據分工不同,作業區實行分類施教,并根據每個人的技術水平傳授難度等級不同制定培訓內容。
這4個培訓環節,具體是指員工在操作前,由培訓人對冬季操作注意事項進行提問,同時對其操作以及環境進行風險評估,然后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操作后由作業區安全員就此點評,大家再相互交流操作的經驗,對于技術水平稍低的員工,則由安全員先行演示、講解后,再進行交流。
這種培訓方式打破了過去“一鍋燴”的籠統培訓弊端,針對性強,時間短、見效快,不用死記硬背。
在冬季生產運行階段,作業區培訓從“五會”、“冬季伴熱使用”、“冬季十防”等內容入手,緊貼生產實際。為了保證冬季生產平穩運行,培訓還結合紅003井區油品、工藝等特點,講解作業區新實施的《伴熱管理規定》,尤其是冬季油井生產時怎么選擇伴熱方式等實用性強的培訓知識。
此次培訓由作業區兩名經驗豐富的技師劉世國、宗序江負責。每人每天負責一個班站,培訓一個輪次總時間為5天。在培訓過程中,劉世國、宗序江跟著員工到井口實際操作,把培訓內容貫穿到整個作業過程中,讓員工清楚地了解各個操作存在的風險和隱患,掌握防范措施,鞏固培訓效果。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要讓新員工盡快地掌握崗位技能。”劉世國說,“培訓后,我們將分筆試和現場操作兩部分進行考核。”
這個作業區走出課堂、結合生產實際到現場去講解,到員工身邊去宣講,這種“短平快”的培訓得到了一線員工的認可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