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三寶就是好,管道安全少不了。科技強安威力大,平穩運行有保障。” 這是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員工編的一個順口溜。現在,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管道智能化系統己經成為該公司的“智能三寶”。面對距離最長、站點最多、工藝運行操作最苛刻的6282公里成品油管道,“空中無翼鳥、站場偵察兵、管道智多星”用優異的表現征服了困難。公司連續8年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智能第一寶——
無人機
無人機有“空中無翼鳥”的美稱,給日常巡線起到的作用,成為“智能第一寶”。該公司擁有92臺巡線無人機,組建了無人機大隊,49名員工取得無人機飛行證。全線已完成三輪無人機安全巡線,累計飛行里程達到3萬公里,實現了無人機巡線常態化。無人機對管道沿線自然環境、社會情況進行高空巡查及影像拍攝,通過對比分析重點排查第三方施工、占壓、地質災害等問題。截至目前,通過無人機巡線發現并處置306項問題。
“無人機巡線速度快、覆蓋面廣,且不受地形影響,環境適應能力強,大大彌補了人工巡線的不足。”管道處副科長李偉介紹,這種為管道巡線量身訂做的專用無人機性能優異,在大雨、大風等極端天氣仍能正常作業。同時,環境適應性好,能適應低海拔和高海拔,高溫和低溫,滿足華南成品油管網不同地區的差異性。
公司還不斷提升無人機智能化功能,實現程序化自主飛行,沿著設定路線自主巡線,并將圖像數據實時傳回給管道管理人員。同時,他們通過綜合應用光纖通信、人力巡檢、視頻監控等技術,逐步建立起基于無人機的空地一體化安全防控體系。
智能第二寶——
巡檢機器人
如今,智能防爆巡檢機器人己用上了第三代,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為“站場偵察兵”。
過去,遇到風雨、雷暴天氣,人工巡檢不但危險性高,而且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地方難免會出現疏漏。智能巡檢機器人的紅外線設備不但可以到達肉眼觀察不到的地方,準確性也更高,有效解決了惡劣天氣下巡檢難度和危險度大的問題,提高了巡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時間回到2016年12月28日,公司斗門站開始智能巡檢機器人的調試安裝。但剛開始,機器人并不能很好地適應站場環境,試行過程中仍存在著漏檢、錯檢設備的情況。半年后,經過100余次的調試,該站更換了第2代智能巡檢機器人,其監控設備、分析儀表的精確性、匹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為適應輸油任務繁重的主輸泵站,2017年10月11日,公司又改進了機器人的部分功能,第3代智能巡檢機器人也隨之應運而生,并在廣州南沙站開展了試點運行。試運行結果表明,第3代智能巡檢機器人設備識別功能更明確、數據采集功能更精確、智能分析功能更準確,己成為真正的站場偵察兵。它
“不管是在惡劣天氣下或是在高溫環境中,只要向它發送指令,一樣可以正常工作。”已經和智能機器人交上好朋友的南沙站站長曾志杰說。
智能第三寶——
管道智能化系統
該公司按自身的成品油管道現狀,開發了具有華南特色的管道智能化系統,具有標準化、數字化、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五大特征,目前處于國內成品油管道企業先進水平。大家都很形象地把它稱之為“管道智多星”。
作為“智多星”的開發者之一、設備技術處副處長謝成表示,管道智能化系統與無人機管控平臺、巡線管理系統、站內智能巡檢平臺等數據共享,與無人機、巡檢機器人協同聯動,有力地強化了空地一體化巡護管理,提升安全防控能力。
“智能化管線管理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通過該系統,轄區內的管道主體信息能夠及時掌握。”媽灣站外線管理員周裕豪對“智多星”的作用感受深切。
為了這套智能化系統,該公司實施全線每2公里1個點的開挖驗證標準,采集了138萬筆數據,拍攝了246處高后果區的720°全景影像,實現了10380張竣工圖紙與管道中心線的準確匹配,從而建成了一套可查、可視的智能系統。
“通過該系統,即使人在廣州中石化大廈6樓中控室,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管道沿線任何地方的管線信息和周圍環境狀況。”在調控中心控制室,值班長介紹著這套智能化管線管理系統。在顯示屏上,隨著值班長熟練的操作,遠在貴陽的某段管線本體、附屬設施和站場設備設施等信息也隨即調出,管道附近的魚塘、道路、房屋甚至居民活動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據謝成介紹,系統中建立風險動態管理臺賬和紅、橙、黃、藍風險分布圖,開發風險識別和分級管理功能,對治理難度大、周期長的風險點進行全過程監督,實現對隱患信息的定點管理和實時跟蹤,完成了多處隱患治理。
“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的國有大型管道企業,我們要持續推進‘科技強安’工程,發揮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管道智能化系統的作用,用心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管道企業。”公司總經理田中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