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而上海是傳統的石化產業重地,上海石化產業的實力位列全國第六,目前正在建設以上海化學工業區和上海石化公司為主體、體現世界先進水平的杭州灣北岸產業帶,地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石化工業的持續貢獻。為確保石化行業自身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為汽車、電子、醫藥等新型產業發展提供原料,近年來上海全市危化品的供應使用量數量龐大且逐年遞增,確保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使用的安全就顯得格外重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抓好產業結構的優化和企業布局的合理調整,并建立和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機制。
上海市在“十一五”期間已在全國率先推進危化品企業的布局調整。截至目前,全市已對500余家高能耗、高污染、高風險的危化企業采取“關、停、并、轉、遷、限”措施,既淘汰了落后產能,又從源頭上降低了安全風險。但是,上海還有300多家危化品生產、儲運企業不在工業園區內,有相當一部分還在外環線內。據上海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化處一位負責人介紹,上海石化產業“十二五”規劃已提出,未來5年全行業將加快結構調整,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使石化工業的發展符合上海城市轉型和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的要求。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上海石化工業發展的重點是轉型和調整,主要任務就要完成外環線內危化企業的搬遷調整,到明年底,上海非工業園區內的危化企業全部集中到工業園區。
在加強危化品管理方面,上海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夯實基礎。由上海市安監局牽頭,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參與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的工作方案》,已經7月18日市政府第114次常務會議審議原則通過。該方案提出了進一步加強上海危化品安全監管的29項具體工作任務措施,包括由市安監局牽頭配合市人大常委會年內完成《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的修訂,啟動《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修訂、調研,細化落實上海石化行業發展總體規劃,研究出臺《上海市禁止、限制、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
此外,為營造都市危化監管的新格局,上海加強了“流動危化品”的管理。上海接壤江蘇、浙江有9個公路道口,每天進出上海市區的危化罐車、鋼瓶車4000輛次以上。為此,上海已與江蘇、浙江兩省建立危化品道路運輸安全監管聯控機制,聯合開展危化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安全生產防災防損管理、世博會安全管控措施等,取得了顯著成效。上海還對全市300多萬只危化品氣瓶標識采用了電子標簽,但由于目前重大危險源地理信息系統監控平臺的建設尚未完成,外省市進入上海的危化品運輸車輛和長期在上海市運營的外地車輛沒有納入監管體系,“流動危化品”的監管體系仍有待進一步深化和細化。
此次危化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提出,蘇浙滬三地將深入合作,上海將盡快接入蘇浙進滬危化品道路運輸車輛GPS信息,提高對外省市途經上海的危化品運輸車輛和長期在上海市運營外地車輛的實時監控率,確保危化品物流的最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