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集團公司中東、非洲等海外項目建設現場安全形勢趨緊;國內,煉化企業面臨汽柴油質量升級及300多套裝置停工檢修,作為煉化建設的主力軍,工程建設公司從“大基層”著力——亮出煉化安全“通行證。
2010年開始,作為中國石油煉化工程建設主力軍的工程建設公司連續召開了6次基層班組安全管理經驗交流會。10月中旬,各單位安全管理者帶著一年來的安全“成績單”,在接受考量的同時,圍繞如何讓煉化建設安全成為搏擊市場的“通行證”,亮出了各自的撒手锏——
做好每一件事,這是安全保障
“一切工作做好了,安全就有保障。”這是工程建設公司開工管理部經理陳佩建強調的一句話。
兩年來,公司各單位HSE體系推進工作歷經探索、懷疑、迷茫、感悟、認同、參與推進等艱苦過程,目前成效初顯。而這中間,起關鍵性作用的就是各級領導的齊抓共管。
“公司在制定‘十三五’規劃中是否可以包括HSE體系建設,涵蓋HSE體系推進的目標規劃等具體內容?”工程建設公司經營計劃處處長張友森希望HSE體系推進在公司各項工作中滲透和融入。海內外各單位、公司總部機關的8個體系推進小組也在按既定目標推進,并針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著手制定解決方案。
領導率先垂范,基層才會認真執行,從細節抓起,從基礎落實,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近兩年,公司凡是有重大煉化建設工程,主管領導都要現場坐鎮指揮,嚴格履行“管工作必須管安全”,確保一方平安。
基層班組“深耕細作”
“在基層班組,安全管理是實實在在要見到效果的工作,不在于形式上有多少花樣,內容上有多少創新,只要按照《班組安全管理規范》的規定,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每天都有進步,班組的安全管理就一定能上一個新臺階。”一建公司204隊鉚工班長宋海風在經驗分享時說。宋海風認為,管好班里的十幾個組員,讓他們每天平平安安的,是班組長每天要思考的問題,而堅決執行《班組安全管理規范》就是根本途徑。
作為公司杜邦HSE體系推進的目視化管理試點單位,七建公司裝備制造分公司在安全管理中時刻突出一個“細”字,根據鋼結構產品制作特點將區域細分,指示牌上中英文對照書寫,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擺放合理有序。班員進廠必須佩戴耳塞。
“一枝獨秀當然好,萬紫千紅才是春。”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汪桃義對公司基層班組的有效探索給予認可,“基層安全,企業才能安全,基層班組安全必須要‘深耕細作’,讓班組經驗固化,變成大家的財富。”
“大基層”里做文章
如今,工程建設公司的分包規模逐年加大,分包商是安全風險的聚集地。為了杜絕“高端分包商管不了、低端分包商沒法管”的現象,工程建設公司于2013年11月出臺《公司承包商管理辦法》,推出“大基層”的理念,即凡是與公司簽合同的隊伍,都應該作為基層或者班組來嚴格管理。
對“大基層”的理解,各單位的認識更加清醒。土庫曼斯坦分公司李聯芳介紹,他們分公司現場中土員工比例達到一比九,現場HSE管理必須介入到分包商的現場規范管理中,加強分包商的合同約束和當地骨干員工的培訓迫在眉睫。
蘇丹分公司、伊拉克分公司、烏茲別克斯坦子公司等海外分公司的與會者也發出了盡快出版英文、俄文版的《班組安全管理規范》的呼聲。他們希望通過體系推進,盡早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體系,形成工程建設公司自己的安全文化。
讓業主認可,讓同行服氣,讓領導放心,讓員工安心,讓安全成為大家通往市場以及國際化進程中的“通行證”,工程建設公司還將在煉化建設市場中上下求索,繼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