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石化:將服務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作為提升安全環保生產水平的一次大練兵,全力保障首都京標油品供應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于11月11日在京圓滿結束。會議召開的7天里,燕山石化生產安全、環保達標、治安穩定,肩負起為首都機場生產航煤及保障首都高質量京標油品市場供應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國際盛會面前展現了中國石化的良好形象。
將服務國際盛會作為一次大練兵
“這次會議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APEC會議召開前1個月,燕山石化領導提出將這次會議作為一次大練兵,通過練兵確保安全環保常態化。
該公司制定了會議期間安全生產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對會議期間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總體部署,制定安全生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公司生產、安全、環保、保衛等各部門各司其職,監督、協調二級單位落實職責。同時,各部門各單位實行聯動機制,明確安全、環保、治安防控等工作目標,做好應對各種可能突發事件的準備。通過加強全方位管理,燕山石化把握國際盛會帶來的機遇,謀求惠當前利長遠的發展,為首都安全環保事業做出貢獻,也為企業的生存發展打牢根基。
36個“碧水藍天”工程全部完工
煉油一廠26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是生產高清潔高質量京標柴油的重點裝置。
“雖然我們已實現黑屏操作,但心里還是不踏實,尤其最近降溫,我們增加了兩個輪次的巡回檢查。”柴油加氫裝置倒班職工劉濤說。
黑屏操作是代表裝置平穩運行的信息化手段,裝置安穩運行時,操作工不用盯著DCS監控屏幕監控。但劉濤不適應這種輕松,經常在后半夜氣溫最低時,穿著棉襖,帶著工具,檢查裝置區10臺關鍵機組、30臺機泵潤滑情況和振動情況,還要隨時準備為上百條工藝管線進行伴熱,防止發生凍凝。會議期間,燕山石化煉油、化工、公用工程系統的職工都像劉濤一樣,看護著裝置的平穩運行,保障生產安全。
安全環保始終是企業的底線。燕山石化總投資7.8億元,涵蓋VOC(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治理、工業煙氣脫硝治理、區域異味治理等項目的36個“碧水藍天”工程在APEC會議前全部完工。這些工程不只是為了保障國際會議期間的碧水藍天,更是為了謀求企業長遠發展而興建。作為中國石化窗口單位,APEC會議期間,燕山石化人身傷害事故為零,火災、爆炸事故為零,整體外排廢水綜合合格率達100%,大氣污染物排放達北京市排放標準,特別在完成外排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任務的基礎上,自加壓力,再減排30%。
高質量京標油品為會議加油
“APEC會議調休期間,機關和二級單位領導人員不得離京,隨時待命。所有部門和單位保證有員工24小時在崗,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燕山石化在APEC會議前提出明確要求。
開穩開好煉油系統上、中、下游裝置是保供的基礎。燕山石化200萬噸/年三催化裝置是生產京標汽油的主力裝置,兩套120萬噸/年汽油吸附脫硫裝置是保障京標汽油質量的重要裝置,80萬噸/年航煤加氫精制裝置是生產航煤的關鍵裝置。
今年以來,增產保質成為燕山石化煉油系統的重要目標。該公司煉油事業部、生產管理部從原料性質、催化劑性能和操作條件三方面入手,對工藝流程進行優化,通過加強原料預處理,大幅降低了原油中硫含量和殘炭的比例,保證裝置吃上“營養餐”。
同時,煉油系統各廠通過優化蒸汽壓、反應溫度、干氣比等操作條件,將產品質量指標和分餾精度控制在最佳范圍。這些舉措使催化裂化汽油收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相當于每天增產京標汽油300噸。這些高清潔高質量京標油品每天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流向首都中心,為首都經濟發展提供支撐。(記者徐健 周一兵)
濟南煉化全力確保“APEC藍”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錢鐘武 崔曉麗)“周邊空氣監測數據合格”、“廢水、廢氣在線監測合格”。從11月5日起,濟南煉化每天早8時的生產協調會調整原有程序,首先通報大氣監測情況,公布監測數據,根據環保需要組織調整生產。這是該公司在APEC會議期間采取的生產調度模式。
處于國家環保部確定的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保障重點控制區域的濟南煉化,高度重視空氣質量保障行動,把減少排放,確保大氣質量優良作為一項義不容辭的職責,根據地方政府要求,結合生產特點,啟動大氣質量保障Ⅰ級應急方案,通過降量限產、強化回收、停止施工,降低生產排放對大氣的影響。
“國家形象至高無上,此時不能算經濟賬,付出再大代價也要把排放量減下來”。根據地方政府統一安排,自11月5日21時起,濟南煉化主要生產裝置按序以30%的幅度降低加工量,維持最低生產負荷。這就意味著該公司每天少加工原料油1700余噸,5天累計少加工原料油8500噸,影響效益3000余萬元。對此,濟南煉化無怨無悔。他們迅速調整生產方案和操作參數,加強設備裝置巡檢和設備維護,全力確保低負荷狀態下的裝置平穩運行,廢水、廢氣100%達標排放。
成品油裝車揮發的油氣,對空氣質量影響較大。近年來,濟南煉化先后為火車裝車臺、汽車裝車臺安裝了油氣回收設備,使成品油裝車過程實現全密閉。配合大氣質量保障應急方案啟動,濟南煉化對油氣回收裝置進行檢查效驗,實現完好運行。
催化再生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對空氣質量影響較大。今年3月初,濟南煉化投資1.5億元,建成了催化裂化煙氣脫硫裝置,投產后催化裝置再生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由600毫克每立方米降至88毫克每立方米,顆粒物由150毫克每立方米,降至50毫克每立方米,滿足了最近試行的嚴格山東省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要求,真正還大氣一片清新。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保障措施實施以來,濟南煉化優化該裝置操作,使其保持最佳脫硫效果;同時,加強對加熱爐、鍋爐和已經投運的硫黃回收等治污設施平穩運行的監測,對火炬、加熱爐啟動24小時視頻監測,杜絕冒煙。為了減少粉塵、揚塵,進入11月份以來,濟南煉化嚴格控制廠區的土建施工和建筑施工作業,禁止可能產生揚塵、粉塵污染的作業,廠區內道路灑水降塵次數由每天兩次增加到四次。
由于上述措施的實施,與平時相比,11月5日至12日一周內,濟南煉化廢氣有組織排放中二氧化硫減少3444公斤,氮氧化物減少排放1680公斤,煙塵減少756公斤,有效改善了周邊大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