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發職工發展規劃 建立安全工程師制度
來源: 北京晨報 瀏覽: 2183 發布于2012年02月15日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職工發展規劃近日出臺。這是全國首個職工發展五年規劃。廣大職工關注的“體面勞動權益”寫入規劃。規劃指出,“職工體面勞動的實現水平和發展狀況是衡量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職工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為職工提供就業有平等機會、收入有同步增長、工作有安全保護、保障有多元平臺、參與有充分渠道、職業發展有支撐條件的職業環境。
“六權”解讀
1編制內外同工不同酬造成不公平
職工的“體面勞動權益”,包括就業權、收入權、安全權、保障權、參與權和職工發展權。
現狀:勞務派遣用工和臨時工數量不斷增加,導致職工內部的群體差別日益凸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編制外職工往往無法與編制內職工同工同酬,而是按“身份”確定分配,造成不公平,成為影響職工發展的重要障礙。
對策:規劃提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在“十二五”期末,確保勞動合同簽訂率保持在95%以上,對中小企業和編制外用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有效輔導率應達到70%以上。促進專業化人力資源機構的發展,幫助勞動者獲得適于其生存和發展的工作崗位。
2反對“最低工資標準”成為標準工資
現狀:部分企業存在“最低工資”政策執行不到位的情況:通過延長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定額標準等辦法,變相違反最低工資規定;不及時發放工資,而在年終結算時克扣部分工資,導致平均工資水平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將勞動者的食宿補貼、特殊工作條件下的津貼、福利待遇也折算為工資,導致實際工資水平低于最低工資標準;以最低工資標準作為正常工資支付標準等。
對策:市總工會表示,最低工資標準是職工保生存的底線,不應作為正常企業的工資標準,不應包含職工需要交納扣除的各類費用支出。北京的最低工資標準是指扣除各項社保、公積金的“純收入”。像加班工資、高溫津貼,以及醫療衛生費、生活困難補助、冬季取暖補貼等都不應包含在工資計算范圍之內。
規劃提出,堅決反對企業將最低工資作為支付標準的行為。杜絕正常勞動情況下支付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現象。對違反最低工資標準規定的,可由勞動部門責令其按所欠工資的1至5倍支付勞動者賠償金,情節嚴重的,可提請給予企業停產整頓或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
3建立安全工程師制度
規劃提出,在職業風險較高的行業,建立全覆蓋、強制性的職業安全標準。推廣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在大型機械制造、公交運輸、土木建筑等行業設立首席安全生產工程師,負責企業的職業安全、勞動保護和生產安全。在制定機構準入、政府采購、政府補貼等政策中,應充分考慮用人單位落實職業安全和勞動保護標準的情況。
規劃提出,針對高風險行業,建立北京市級的演習與模擬基地。將職業安全和勞動保護的基本知識和核心技能作為高中階段,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大學的必修課程。
4提高非正規就業職工的參保率
規劃要求,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參保率達到98%以上;逐步提高非正規就業職工的參保率。區縣及街道工會要更加關注非正規就業職工的參保情況,幫助他們依照相關規定參加各項社會保險。
積極發展互助型社會保障,探索職工醫療互助基金的管理模式和立法問題,將職工個人年度醫療費用的自付比例控制在總費用的20%以下,職工供養家庭成員的年度醫療費用控制在總費用的40%以下。同時,為困難職工提供“在職職工住院醫療”、“在職職工重大疾病”、“在職女職工特殊疾病”的互助保障計劃,以增強困難職工抵御疾病風險的能力。
“十二五”期間,將生活型服務業、創意產業和保險代理等行業的非正規就業職工逐步納入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基金的服務范圍。建立弱勢就業群體的實際生活水平監測體系。在金融業、高技術產業等推行補充醫療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在高危行業建立全覆蓋的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強制性、行業性補充醫療保險和事故保險。建立企業保險繳納費率與其發生事故情況掛鉤的制度。
5 60%的企業應成為和諧企業
切實保障和增加職工代表在人大、政協以及其他參政議政環節的席位,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涉及職工利益和民生問題的重大決策中,應建立面向職工的征求意見機制。在涉及到職工利益、職工發展事業,特別是群體性事務的重大決策和重要事件處理中,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征求工會、行業協會意見,確保職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職工對本行業重大變化和重大決策的知曉率要達到90%以上。嚴格落實“改制方案必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職工分流安置方案必須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規定。“十二五”期間,“職代會”規范運作率達到90%以上,60%以上的企事業單位職工對職代會的滿意度在90%以上。60%的企業應成為和諧企業。
6 建設首都職工公益教育中心
建設首都職工公益教育中心。扶植建立一批勞動模范、首席職工、技術領軍人物工作室和職工創新工作室。推行“首都青年農民工大學生助推計劃”,以資助學費、配送學習資源等方式為優秀的農民工提供提高技能、提升學歷的機會。開辦高等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將是否對職工進行崗位技能培訓納入“和諧企業”的評價體系。
馬上就訪
市總工會研究室主任何廣亮:
經濟水平決定
“體面勞動權益”
北京晨報(微博):國際上如何定義體面勞動?
何廣亮:“體面勞動”是國際上維護勞動者權益的一種通行的叫法,但對其概念的具體內容并沒有固定的表述。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包括社會體制制度,也使得不同的國家對“體面勞動”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歸根結底一點是,經濟發展水平對“體面勞動”起決定作用。
我們在總結了北京市維護職工權益、促進職工發展的一些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更多地從內涵和操作層面上對“體面勞動”進行了界定,最終歸納為“六權”。“六權”既是確保職工體面勞動的切入口又是體面勞動的具體內涵。
北京晨報:“六權”具體是如何確定的?
何廣亮:我們理解的“體面勞動”是,通過勞動獲取的收入可以維持我的體面的生活;在勞動過程中可以保障我的安全;在社會生活中享受社會給予我的一份保障;在參與勞動和社會管理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均享受有個人的尊嚴;通過從事這項工作我可以預見未來有個好的發展前景。
綜合以上內容,在現階段的認識水平、經濟水平和實踐工作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這6項權益。這6項權益是最基本的,也是層層遞進的,我們認為可以體現體面勞動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