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國務院安委辦第二檢查組進駐山東。此次專項檢查行動全過程采取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插現場的方式,對部分企業進行突擊明查暗訪、抽查。
危險物質信息缺失
“走,現場查看一下。”8月9日,檢查組到青島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開展檢查。
走到該公司K3區1貝位時,1名專家問道:“這個罐體存放的啥介質?”工作人員立即跟調度室聯系,最終才確認該物質名稱。
該專家指出:“港口貨場罐箱缺乏產品中文的名稱和安全標識、檢驗與有效日期,不符合國家規定。缺乏中文安全標識會對危險品運輸、裝卸、儲存等各各環節人員的安全操作帶來較大安全隱患,建議增添中文安全標識。”
當天,在檢查濰坊中農聯合化工有限公司時,檢查組也發現了類似問題:操作規程中缺乏工藝指標設計值、異常工況的原因分析與處理措施等,部分原料包裝無任何標識,缺乏安全標簽,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不規范甚至出現前后矛盾、錯誤等情況。
針對危險物質信息傳遞不暢通、缺失這類問題,專家建議相關企業加強危險品出入庫管理,將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危險品擋在廠門之外,督促危險品供應商嚴格執行國家危險化學品“一書一簽”制度,確保化學品危險性信息向危險化學品經營、儲存、運輸、使用等下游用戶及時傳遞。
在檢查完相關企業的臺賬后,專家充分肯定了企業在抓重點、抓基礎、抓細節、制定安全檢查表等方面的工作,如通過引進開發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安全工作由傳統管理上升到信息化管理,由粗放管理轉變為計算機協助人機管理,由單機管理拓展到以網絡為平臺的集成管理。
對危廢倉庫疏于管理
檢查組在對濰坊中農聯合化工有限公司檢查之前,該公司已組織成立檢查小組,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共查出7 項隱患問題,目前均已整改。
即便如此,檢查組的專家在該公司的危廢倉庫檢查時仍發現,企業對其疏于管理,未納入日常視頻監控范圍,倉庫缺乏通風、有毒、可燃氣體檢測設備,部分危險廢物超期儲存等。
專家建議,一方面,公司領導層要高度重視危險廢物安全管理,員工要掌握危險廢物的危險特性;另一方面,公司要增加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和監控視頻,加強危廢倉庫通風。
山東合力泰化工有限公司危廢倉庫也存在此類現象。危廢倉庫位于該廠區三元復合肥裝置區西側 60 米,原為合成氨生產裝置區,2016 年停產,2018 年 徹 底 拆 除 ,改 為 存 放 危 險 廢物。打開危廢庫大門后,一股刺鼻氣味迎面而來。專家發現,該企業存在缺乏通風設施,有毒、可燃氣體檢測設備缺失等問題。
企業負責人坦言,硝酸銨生產裝置投產較早,屬于老裝置,但是會對照國家安全技術規范、技術標準的新要求,持續提高裝置的本質安全水平。目前,該企業的硝酸銨包裝工序正在實施機械化作業改造,由原來的人工碼 垛 改 造 為 機 械 碼 垛 ,降 低 安 全 風險。結合檢查出的問題,該企業將對照反饋清單,逐一落實改進,舉一反三,進一步實現安全風險關口前移。
檢查組根據檢查情況,及時向當地政府進行了反饋,提出處置意見建議 ,要 求 地 方 監 管 部 門 跟 蹤 落 實 整改。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和隱患,將以國務院安委辦名義進行跟蹤督辦。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周鳳文表示,針對檢查組提出的共性問題,如企業儲存、轉運環節存在危險物質信息傳遞不暢通、不精準等現象,廢棄處置環節存在日常監管“燈下黑”問題,要跟蹤督促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照方案進行整改,確保風險有效防控化解、隱患問題及時整改,并舉一反三,解決同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