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印發《危險化學品"十二五"發展布局規劃》(以下簡稱《布局規劃》),將對危險化學品行業進行集中布局,以后所有新建和搬遷企業都必須進入專業化工園區,并將嚴格園區的準入條件。
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由于危險化學品行業種類繁多,近4000種,而且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其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性極大。"環保部的一位官員對本報表示,危險化學品是繼大氣、水、土壤、固廢和噪聲之外的又一防治重點。
"環保部正在編制《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前述環保部官員對本報表示,如果順利的話,該《規劃》今年上半年有望正式出臺。
危險化學品行業將集中管理
未來五年,國家將對危險化學品產業進行集約化管理。
資料顯示,目前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2002版)的化學品共分為八大類,3823種,其中列入《劇毒化學品目錄》的有335種,化工行業主要大宗原料和產品80%以上屬于危險化學品,另外《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監控的化學品絕大部分屬于危險化學品。
"這個產業的特點是企業數量多、布局分散,生產技術、管理法規標準不健全,落后工藝裝備仍占相當大的比例,安全環保投入不足,危險源數量多而散。"一位石化行業專家對本報指出,一些企業還位于江河水源保護地等環境敏感區,影響飲用水安全。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危險化學品產業的安全環保問題,《布局規劃》提出了該產業布局的規劃目標,即化工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較大和重大事故起數下降15%以上,特別重大事故下降50%以上;新建企業進園入區率達到100%;搬遷企業進園入區率達到100%;危險工藝安全改造率達到100%。
為此,工信部要求對不在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制定"關、停、并、轉(遷)"計劃,推動重大危險源過多或分散、安全防護距離不達標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遠離環境敏感地區,避免企業二次搬遷。
"所謂環境敏感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所在城市主城區、居民集中區、飲水源區、江河水資源保護地、生態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工信部的一位官員對本報解釋。
同時,《布局規劃》指出,國家將制定氟化工、鉻化合物、氰化物、光氣、合成氨和部分磷化工產品等危險化學品和監控化學品行業準入條件,并嚴格控制劇毒化學品和監控化學品項目布點,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必須設置在化工園區等專業工業園區內。
"對園區內危險物質總量和安全、環境容量,國家將實行總量控制,消除隱患,降低連鎖事故發生的概率。"前述工信部官員指出。
工信部提出,危險化學品園區布局要結合大型項目建設,向綜合性化工園區和專業特色園區方向發展,形成煉油乙烯、煤化工、農藥、鹽化工、磷化工、氟化工等特色園區。
2013年完成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
同時,危險化學品將成為"十二五"污染防治的新領域。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曾公開表示,去年9月開展化學品環境管理專項檢查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布置化學品環境管理,在經歷了治理初次污染物階段后,未來化學品環境管理將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物治理的重點。
"與傳統的大氣、水、固廢、土壤和噪聲等單項污染不同,危險化學品的污染更為復雜。"一位地方環保廳官員指出,其或將涉及到上述諸多環境介質的污染,其影響面更大,危害性更大,一旦發生就為重大的環境事故。
隨著中國重化工業化的加深,各地發展化工石化行業的意愿很強烈,這也意味著危險化學品的產量也將與之俱增。根據環保部的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時期各地擬開工建設的大型煉化項目超過30個,新增產能2億噸。
"由此可見,化工圍城的現象在十二五期間會更加嚴重,由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儲運、銷售、使用過程中引發的各種災害事故的頻率也將大大提高。"前述地方環保廳官員指出,希望國家盡快出臺專門治理危險化學品污染的政策。
本報獲悉,環保部已經組織起草《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該規劃將成為我國第一部危險化學品領域的環保專項規劃。
"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等,每個環節都存在環境風險。因此其污染防治規劃應貫穿全過程。"前述地方環保廳官員指出,在法律責任方面,國家將實施化學品環境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和全過程行政問責制。
同時,由于登記信息的不足,危險化學品管理還存在底數不清的問題,但環保部已經于去年開始了摸底調查。"根據環保部的安排,到2013年年底前,環保系統要完成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工作。"一位地方環保廳官員對本報表示。
據其介紹,對于不按照規定履行登記義務的企業,除依法給予處罰外,將在環評審批、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和安排環保專項資金上受到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