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想七不干”在西北特管落地生花
來源: 中國石化新聞網 瀏覽: 2517 發布于2012年01月10日
自“七想七不干”安全工作法推行以來,西北油田特種工程管理中心針對承包商作業多數屬于直接現場作業環節,采取多項措施將“七想七不干”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之中,促使承包商員工識別崗位安全風險、查找身邊安全薄弱環節的風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掌中寶”傳播“貼心溫暖”
“作業之前想一想,七想內容少一項?嘿嘿!咱們都不能干!”承包商單位蘇油車隊經理何賢斌收到該中心發來的短信,立即將“七想七不干”安全短信轉發給車隊每一位員工。
該中心管理著12家倒液運輸和8家井位搬遷運輸的承包商,僅倒液運輸注冊車輛就183輛,由于油田倒液工作點多面廣,且車輛載重大,每一臺車都是一個安全危險源,安全管理工作難度大。為在眾多承包商中統一推行“七想七不干”安全工作,該中心實行“統一型”人性化宣傳。針對油田面積大,承包商駕駛員分布廣,難以統一培訓,他們利用手機載體全面覆蓋的特點,將“七想七不干”內容編制成短信,發送到承包商的手機上,以此提升承包商員工的安全意識。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使承包商員工一目了然。
“身為油田倒液運輸行業協會會長,我已經通過召開協會座談,要求每一個會員單位利用好手機進行貫宣‘七想七不干’,使所有員工時刻緊繃安全弦。”何賢斌介紹。
“處罰單”變成“入學通知”
“好兄弟,這次的處罰就免了吧,以后一定注意。”因為原油運輸車輛的靜電鏈沒有接地,駕駛員劉明向承包商安全員楊開寶求情。
“安全工作沒有下一次!老劉,對不住,這個面子我不能給!”楊開寶迅速填寫好處罰單。老劉想著被扣掉考核分,這月工資便會受影響,心里一沉。沒想到他接過處罰單時感動不已,原來上面填的是特管中心安全培訓的時間和地點。
該中心定期開辦“安全講堂”,及時將“七想七不干”工作內容延伸至實際操作,為承包商員工“充電”。針對日常檢查到的隱患,他們給直接責任人開“小灶”,使之接受教育的同時,加強排除安全隱患的技能知識。
“緊箍咒”鍛煉“火眼金睛”
“等等,鋼絲繩還沒有檢查,不符合‘七想七不干’工作內容。”承包商安全員任革權在T903-3鉆井施工現場阻止了即將進行的吊裝作業。他走到卷揚機旁,仔細地將鋼絲繩的油泥刮開,發現兩根鋼絲繩斷頭。這是一處50噸吊車六組滑輪內的鋼絲繩,在工作時每根鋼絲繩的負荷會達到4.2噸,于是他立即與員工一起更換了新鋼絲繩,及時排除了這個隱患。
該中心以《鉆(修)井設備拆、遷、安作業規程》和《吊裝運輸作業安全管理規定》為主要內容,將“七想七不干”貫穿其間,督促承包商隊伍見縫插針地對員工開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嚴格要求承包商員工徹查安全隱患,規范現場作業。同時,該中心以“平安工地”創建活動為載體,重點強化長途外圍井施工作業現場的安全監管,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和現場安全交底,建立由搬遷隊、承包商、井隊方三方參與的協調運行機制,使員工能全面地排除安全隱患,有效加強了搬遷作業現場的安全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