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化央企老總的公開信說起
國慶節前夕,中國海油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楊華的一封內部公開信,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面對正在席卷而來的數字化、智能化浪潮,石化央企老總的所思所想,藉此也得以清晰地展現在石油和化工業界面前。
楊華在信中稱:“最近我常常感受到一種焦灼。數字技術正在依照庫茲韋爾定律按指數規模爆炸,海嘯般顛覆著很多邊界與規則。以前,我們總覺得數字世界相對現實而言是虛擬的,現在,數字世界更像是把現實世界很多本質元素抽離出來以后構建而成的,它甚至比現實世界更‘真實’。這讓我感受到一種實實在在的壓力,這種壓力也驅使著我對我們所處的行業以及我們這個組織的未來進行了一些思考。”
他提出了自己的三個判斷:其一,在未來十年之內,油氣仍然會是世界主要能源產品。其二,油氣行業以常規手段降低成本的空間日漸收窄,新一輪成本競爭的支點大概率是數字技術,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速度與水平將會決定未來的能源版圖。其三,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油氣行業需要把用數字技術推動產業轉型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命題,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思考體系和行為體系。
信中還提出了諸多的“奇思妙想”,讀來令人頗受啟發:目前的油藏探開成功率及油田采收率僅30%左右,未來能否借助數字技術、人工智能這束“光”照亮油藏這個“黑箱”,顯著提高成功率和采收率;未來的那桶金,就儲藏在數據的“油藏”之中 ;數字技術能否使諸多生產環節無人化,未來出現無人平臺、無人煉廠等,使生產更加安全、成本更有優勢;數字技術能否讓渤海稠油開發、東海致密氣的開發乃至深海油氣開發等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老總以內部公開信的形式談理想、戰略和重要時勢思考等,華為、阿里巴巴等領袖型民營企業里較為常見,而國企、央企則實屬難得一見。中國海油的一封信,讓偌大的石油央企不再那么神秘和諱莫如深,讓優秀的國企央企的企業家群體思想智慧之光不僅普照企業自身肌體,也兼濟行業同仁和普羅大眾。
中國海油不僅是國內同時也是全球油氣行業的佼佼者,其油氣開采成本的綜合控制能力和績效是有口皆碑的。但即便如此,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大潮不可逆轉地呼嘯而至時,卓越如中國海油,同樣深感焦慮和緊迫。“油氣行業參與數字化生態的比例僅為40%,低于各行業49%的平均水平,處于落后區間。我感覺,我們公司可能還達不到40%……十年之內,我們對數字技術的應用水平,將直接決定十年后轉型的質量如何……有效生成數據、挖掘數據、利用數據,可能是未來十年我們的一條行為主線。”有理有據論述之間,我們又深感中國海油的焦慮,并非自謙客套之詞。
那么,既然卓越如中國海油者都焦慮了,石化業內萬千不那么卓越的企業群體們,面對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又該如何自處呢?“我希望,從各位讀到這篇文字的時刻起,要開始認真思考,積極行動。為了推動數字化轉型,我們組織要做哪些改變?我們的研發體系要做哪些改變?我們追求的目標要做哪些改變?我們的行為要做哪些改變?甚至我們的隊伍也要有較大改變。只有這樣,這個組織,才能在數字化時代真正找到感覺。”公開信不僅是一篇企業內部數字化出征的檄文,放之于中國石化全行業,也是有力的號召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