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至4日,國務院安委辦油氣儲存和長輸管道企業安全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治理督導第一督導組來到廣東省東莞市、揭陽市,先后檢查了國家管網集團華南公司廣東輸油二部一處Ⅲ級人員密集型高后果區、東莞市九豐能源有限公司以及國家管網集團粵東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發現這些企業均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緊急裝置安置不當
巡檢記錄信息不全
“‘兩個清單’制定了嗎?隱患整改是否到位?”12月3日,督導組專家對東莞市九豐能源有限公司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情況進行檢查時提出疑問。
據悉,該公司在廣西北海國家管網集團北海LNG公司“11·2”事故發生后,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綜合安全隱患自查和專項檢查,共查治安全隱患14項。然而,當天,督導組在現場查看時,仍發現不少安全隱患。
在該公司碼頭檢查時,督導組專家發現該公司將緊急脫纜裝置安置在無人員值班的三樓。“緊急脫纜裝置是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用于快速釋放纜繩,這樣做,工作人員如何能夠在緊急時馬上作出反應?”面對督導組專家的提問,企業工作人員無話可說。
在離開碼頭時,督導組專家又發現消防設施維保報告中沒有具體的信息;在查閱相關消防資料時,發現該企業沒有對工作人員開展專業的消防培訓。
“這是火焰監測探頭嗎?”12月4日,在粵東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查看槽罐車裝車區時,督導組專家提問,工作人員竟需要通過對講機詢問他人后才能確認。隨后,督導組專家指出,這個火焰監測探頭安錯了方向。
在東莞市九豐能源有限公司和粵東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督導組專家發現不少共性問題。如,2家企業均沒有纜繩張力值巡檢記錄,企業中控室內都沒有工藝卡片,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員不知道工藝卡片的用處。對此,督導組專家建議,現場工作人員應每2個小時記錄一次纜繩張力值,因為當風浪較大時,船舶停靠時不穩定,纜繩易受力不均勻,發生斷裂事故,所以需要時刻注意纜繩張力值的變化。此外,要在中控室中放置工藝卡片,以便能讓員工快速記憶相關工藝設備的各項操作指標,及時發現隱患問題。
針對安全管理的諸多問題,督導組表示,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同時要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能力,這樣才能切實保障安全。
巡檢工作不到位
監測設備存問題
今年1月,國家管網集團華南公司廣東輸油二部某處管道發生環焊縫斷裂漏油事故。12月3日,督導組對國家管網集團華南公司廣東輸油二部一處Ⅲ級人員密集型高后果區進行檢查時,向現場工作人員詢問:“對同類事故怎么預防?”
面對提問,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只能通過內檢對管道進行隱患識別,若發現問題,便開挖驗證。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并不能檢測出非開口型裂紋。
“管道敷設在公路下面嗎?深度多少?有防護措施嗎?”“巡線是怎么安排的?”一番詢問后,督導組發現,這家企業的管道就敷設在公路下方,但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管線巡檢包括監控、人巡以及無人機巡線,巡檢次數不夠,無人機巡線1個月僅1次,人巡1天僅1次;主要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巡護負責人的責任沒有明確。
專家表示,作為Ⅲ級人員密集型高后果區,每天安排人員僅巡檢1次是不夠的,檢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充分說明企業對于風險管控的意識淡薄。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東莞市九豐能源有限公司。在該企業中控室,督導組專家一眼就看到LPG單元反應器入口溫度長時間報警。但是,該企業卻遲遲未安排人員及時排查處置。督導組專家在抽查火災探測報警系統時,甚至發現有2個點位被屏蔽了。
而在粵東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碼頭現場檢查時,督導組專家發現企業設備管理存在不少問題。如,干粉滅火系統的氮氣瓶組沒有操作流程指示,氮氣瓶的儀表盤被遮蓋,很難看清數值情況;部分氮氣瓶壓力值為零,甚至還有2個氮氣瓶未投用。再如,由于沒有做好防腐蝕工作,消防雨淋閥門的開關標識以及刻度值被嚴重腐蝕,完全無法看清。
檢查結束后,督導組主要負責人要求企業加強制度完善和人員培訓,強化裝車作業安全管理,扎實做好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