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全國兩會期間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助力企業防控復產復工風險,國務院安委辦危化品重點縣第五輪專家指導服務在3月初啟動。北京市房山區是首批啟動第五輪指導服務的重點縣之一,專家組剛一抵達,房山區應急管理局局長王春年便熱情地握著專家的手說:“你們一年來兩次太少,歡迎多來隨時來!”專家組如此受歡迎,與其指導服務方式不無關系。
講授知識傳授方法
在北京益中偉業化工有限公司,指導服務組專家鐘華在該公司2,4-二硝基苯酚生產裝置區發現區域報警裝置設置存在問題。面對企業陪檢人員的不解,鐘華耐心地向他們講解了區域報警裝置安裝的原則及原因。
專家鐘華在向企業員工講解區域報警裝置安裝的重要性。
“你說說這個檢維修作業現場存在哪些風險隱患?”在燕山石化化學品廠的間苯二甲酸裝置施工作業現場,指導服務組專家王健沒有直接指出問題所在,而是引導現場負責人自己去發現問題隱患。在企業人員回答之后,王健進行了補充。他說:“像燕山石化這樣的大企業,專家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幫助企業查出所有隱患,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指導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辨識風險排查隱患。”
專家王健在引導企業人員自己去發現隱患。
在2019年初第一輪專家指導服務開展時,很多企業心里沒底。兩年來,企業慢慢發現,指導服務的專家不是上門來走馬觀花挑毛病的,而是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專家們不僅授人以魚,同時也像這樣授人以漁。
“為什么我們陪檢人員這么多?不是為了向專家解釋問題,而是大家都想抓住這個機會跟專家交流學習。”燕山石化安全監察部經理嚴明說道,“每次和專家探討后,大家對安全法律法規都有新的認識。尤其是對于一些新的法規要求,企業人員往往會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理解,而指導服務的過程就是對企業法規認識糾偏的過程,專家組就是安全生產政策的宣傳隊。”
專家反饋問題時,企業人員擠滿會議室,站著也要抓住學習的機會。
幫助解決安全難題
從指導服務過程中有收獲的不只是企業人員。“指導服務對我們監管人員的幫助也很大。每輪指導服務我們都會與專家組就危化品監管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專家們不僅為我們明晰法規要求,找出我們日常監管中的盲點,還為我們遇到的監管難題指明了方向。”房山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邱玉珊說。
據介紹,房山區共有危化品生產企業14家,其中7家企業與燕山石化這家大型基地型石化企業有合資合作關系。隨著國家安全法律法規標準的不斷完善,一些安全問題隨即產生,比如企業間的防火間距問題。
“這些企業以前是燕山石化的一個車間或是一套裝置,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推行,現在變成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按照現行的標準規范,有的企業防火間距可能會不滿足要求。”房山區應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長李福陽介紹說。
專家組在房山區開展第一輪指導服務時便發現了這個問題,向企業分析了該問題帶來的隱患,并給出了指導意見。北京市應急局高度關注,兩年來,市、區應急管理局通過與專家組多次溝通討論,推動指導燕山石化與其廠區內的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有機化工廠、北京燕山集聯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7家合資合作及相關化工企業簽訂了一體化管控方案。方案明確了燕山石化與合資合作相關單位各自的職責,提出在安全管理、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生產調度、應急聯動、工藝管理、安全教育培訓等方面實施統一管控。
“因為歷史問題,企業間防火間距不足的問題很難解決。而通過一體化的管控,可以促進企業間加強聯系,互通安全信息,統一安全管理要求,降低區域安全風險,以防止廠區內某一家企業生產安全事故影響相鄰企業,產生多米諾效應。”嚴明說。
指導模式正在傳承
在嚴明看來,指導服務帶給企業的遠不止安全知識和問題解決方案。“指導服務為全國的危化品生產企業開展隱患排查樹立了一個標準,并且讓大家知道哪些方面需要重點關注。這樣即便日后指導服務結束了,企業的日常隱患排查也有方法可依,當有新的標準規范出來后,更新補充到現在的排查要求里即可。這才是指導服務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嚴明說。
大企業可以參照指導服務模式開展隱患自查,小企業也學會了借鑒這種模式。據邱玉珊介紹,房山區的部分民營化工企業在近兩年接受過專家指導服務之后,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雖然自身專家力量不足,但會外聘專家團隊來幫助企業排查隱患,并且也是按照重點縣指導服務一樣,從安全、工藝、電儀、設備、總圖與設計、應急消防等6個方面開展。
不僅如此,這套模式監管部門也學到了。“現在北京市的危化品生產企業申請換發安全生產許可證,都得經過一次安全‘洗禮’。”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危化處處長孟慶武介紹說,首先由企業按照檢查表自查整改,再由第三方安全服務機構進駐企業進行問題核查,最后由應急局專家進行抽查檢驗,所有隱患問題都整改到位,才會換發許可證。而用到的檢查表也是根據重點縣專家指導服務所用的隱患排查表修改而來。
孟慶武表示:“兩年的專家指導服務工作推動房山區危化品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并輻射帶動了整個北京市的危化品安全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