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工時無傷亡”是不少跨國化企的安全目標,如今也已成為衡量國內化企安全水平的指標。4月17日,中國化工報社“化說安全”系列直播第四期開講。來自7家跨國化企的專家進行了安全生產經驗分享,建設安全文化和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是他們提及頻率最高的。
AICM責任關懷委員會主席、巴斯夫大中華區EHS總監肖利表示,責任關懷的宗旨是在全球石油和化工企業實現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環境質量,而實施責任關懷的關鍵在于強烈的責任感。AICM一直致力于在中國推廣責任關懷,改善化工形象,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AICM會員,巴斯夫將人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每一項決策都考慮可持續性,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和環境標準。對于員工,巴斯夫通過安全領導力等各種方式,提升員工個人安全水平;對于系統性責任關懷體系的建設,巴斯夫注重設備、管理體系和人的“黃金三角”均衡發展,并因時制宜,抓住三者中的薄弱環節,實現風險控制。他指出,巴斯夫對于設施設備工藝的風險管理尤其嚴格。
據亨斯邁上海園區執行總監盛恩善介紹,該園區今年實現500萬小時無事故的成績,這是亨斯邁邁向EHS零傷害之旅的重要里程碑。盛恩善認為,亨斯邁的經驗在于打造堅實的EHS企業文化和對于安全細節的專注。他表示,在亨斯邁,安全高于一切,EHS有一票否決權。對于安全細節,亨斯邁將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融入員工的生活和行為中,對于工藝、園區乃至生活中的事故和風險零容忍,進而實現真正的安全生產。
卡博特中國責任關懷經理、烏海工廠副總經理韓建國表示,針對責任關懷,卡博特承諾做先行者和推動者。為此,卡博特抓好過程安全、職業安全、儲運安全、產品安全、社區認知和應急管理6點,全方位提升安全水平。卡博特在中國的4個工廠已經完成全新RC14001管理體系的認證,用更高的標準自我要求。他特別指出,對于致力于安全發展的企業,領導的示范作用在保障安全方面至關重要。
科萊恩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和管理事務總監仇翀坦言,對于科萊恩來說,該公司早期并不是行業安全的佼佼者。2006年科萊恩全球LTAR(百萬工時事故率)為1.07,遠高于同業公司。為此,該公司于2007年啟動了事故預防項目。由于措施得力,2019年該公司LTAR已降至0.15。仇翀介紹說,科萊恩有六大安全原則,不僅將安全作為企業第一要務,還對管理者的安全責任進行了嚴格要求。
潤英聯(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磊表示,潤英聯的安全理念是“‘沒有人受傷’是一定可以實現的”。2019年,潤英聯也實現了自公司成立以來300萬工時無可記錄安全事故的目標。葉磊表示,潤英聯的安全績效來自于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系統的結合。其安全文化在于盡守職責、識控風險、關心他人3個要點,從而做到“沒有人受傷”的要求;其安全管理系統的關鍵在于“每個人都是安全領導”的承諾,以達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霍尼韋爾北亞及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亞太區HSE總監俞斌輝分享了該公司的“EAGLE”安全管理系統,即“全員參與、立即采取行動、通過目標來驅動、人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相信實現卓越是可達成的”這5點。在EAGLE系統下,全員參與安全文化建設十分重要,也是企業壯大的必然要求。
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安全系統產品經理邊文藝認為,對于化工企業來說,安全是第一位要素。安全的反面是風險,風險是可以降低的。邊文藝表示,企業需要保證各種風險不被同時穿透。在設計階段,風險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降低;在運維階段,需要保證與設計階段的理念形成閉環,修正設計時期的問題,并將數據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