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第一采油廠采油作業一區經理王克洋和員工自創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巡檢方法。“我們運用中醫的診斷方法,有效地提高現場巡檢質量,對生產中的隱患一抓一個準兒。”王克洋說道。
“望、聞、問、切”是中醫的診療方法,而華北第一采油廠采油五班的員工們卻把“望、聞、問、切”診病的步驟借鑒到了設備的巡檢中,保證增壓站長期的平穩安全。
“望”是眼勤,看設備“氣色”好不好,觀察出異常漏點。巡檢人員通過仔細觀察設備,跑、冒、滴、漏現象可以第一時間發現,管線、設備零部件的位置、顏色的變化都可以觀察出來,如果發現設備的異常變化,就可以通過眼睛判斷設備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聞”是利用耳朵和鼻子,聽聲音,循著異味發現漏點。員工不僅有一雙火眼金睛,而且嗅覺特別靈敏。“如果聞到濃重的油氣味,就要仔細檢查管線及閥門處,還要認真聽設備,聽聽有沒有異常的聲音,如果發現不及時,很容易引發著火、爆炸等事故。”副經理茍萬林說,“聞”就是要巡檢人員充分利用自己的聽覺和嗅覺,從設備的聲音和味道上判斷設備運行狀況,并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方式。
“問”就是要嘴勤。在交接班過程中要多問,交接班的人員要交代清楚每個細節,每個可能發生異常的點,接班人員對前班工作和未能完成的工作都要詳細了解,詢問清楚,做到心中有數,增強日常工作的預見性和判斷力。王克洋說:“我每天都要問值班員工設備的運行情況,哪個部位有異常。畢竟我們不可能每天24小時守在設備邊上,只有了解清楚病因,才能對癥下藥。”
“切”是在中醫里是指摸脈象,在現場巡檢中,巡檢人員將此方法延伸到手勤上。巡檢人員用雙手、測量儀器或者遠程設備檢查,全方位的監控運行設備的形態、溫度、振動等,從參數變化去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況。
通過實施“望、聞、問、切”巡檢法,提高了設備壽命,及時排除了各種隱患,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李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