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石化公司松花湖療養院作為東北三省首家企業員工心理援助(EAP)基地,自投入使用至今,始終致力于吉化一線員工“崗前監測”這一課題,幫助企業識別一線員工所關心的重點問題,及時給予員工心理輔導,使員工在提升自我認知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最終愉快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作為“共和國化工長子”的吉林石化公司,在發展中不僅將眼光放在生產和科研上,更將員工的心靈成長作為一項長期的精神福利惠及一線,通過開展EAP項目服務和心理援助下廠等多種形式關注一線員工心理隱患,以達到“關愛心靈、疏導減壓”的服務目的,在繁忙的化工行業現代化進程中,為一線員工揚起心理健康的風帆,做一次撫慰員工身心的心靈沖浪。
面對面的集體心理體檢
集體心理健康體檢是根據療養員的實際情況,分別采用全球著名心理健康測試量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艾森克(EPQ)個性問卷兩種量表,了解吉化職工群體的心理衛生問題,以便有效分析員工個性分屬類型。
“之所以采取集體體檢的方式是為了更符合測量環境的要求,使測量結果更科學、更規范。”吉林石化心理援助(EAP)基地心理學專家趙會華如是說。
每次組織40至50名員工參與集體體檢,通過現場提問、現場指導的方式進行兩次測量,并憑借兩次測量結果驚人的統一性,提高了員工的“信任度”和測量結果的“準確度”。
據統計,2013年,吉化共有2775名員工參與了心理體檢,其中920余人的測量結果顯示呈輕度陽性癥狀,可見針對一線員工開展相關的心理援助服務已經刻不容緩。
針對測量結果,心理咨詢師以一對一的形式,為參測人員解讀報告,并同時進行攝入性談話,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全面的心里輔導,加強發揮心理援助作用。
各有所長的五大工作室
“吉化心理援助基地共開放五大工作室以幫助一線員工解決心理健康問題。身心反饋室、音樂催眠放松室、沙盤游戲室、心理咨詢室、音樂訓練治療室,五大工作室具備系統化、規范化的工作流程,并按照不同類型的心理援助對象有針對性的進行服務,可謂各有所長。”趙會華說。
身心反饋室主要是利用身心反饋儀器為參與者提供身心反饋訓練,以圖像、聲音等多媒體形式直觀、形象地將訓練者的多種生理變化反饋給訓練者,已達到自我主動調節、放松情緒的目的。
音樂催眠放松室則是針對吉化一線倒班工人的睡眠障礙問題,利用阿爾法波音樂催眠、心理催眠等手段治療晝夜節律睡眠障礙,對解決一線倒班工人的睡眠問題有顯著療效。
“音樂催眠就像一位神奇的衛士,幫我找回了丟失已久的睡眠。”療養員宋某在進行了3次一個療程的音樂催眠治療后,睡眠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特地發來感謝信表示稱贊。
“宋某是化工一線工人,由于倒班,睡眠一直不好,特別是一段時期里由于操心孩子的學習問題,使他出現了嚴重的失眠現象。剛入院時他的情緒焦慮,渾身乏力,心慌氣短、坐臥不安,可是出院時,卻是神清氣爽啊。”心理咨詢師郭玉說。
沙盤游戲室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由咨詢師建立一個相對“自由、安全、受保護”的環境,來訪者將沙具架上所有自己感興趣的沙具拿下來放在沙盤上,建造一個自己喜歡的場景,通過自我擺盤與咨詢師進行非言語性溝通,改善認知、疏導情緒,達到自我療愈、心靈成長的目的。
療養員小張,大學畢業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年僅26歲的小伙子,卻是一臉的老氣。“總覺得工作沒有方向和目標,也沒有什么朋友。”小張無奈的說。
擺盤之前小張面部表情沉重,缺乏年輕人的活力,做第一盤沙盤時他性情急躁,說沒什么感興趣的,不想擺什么。后來,在咨詢師的幫助下經過6天的沙盤訓練,小張起初晦暗消極的心態逐漸改變了,自信心得到大幅提升,對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并明確了自己心中潛在的目標,不再經常感到迷茫了。
“大浪淘沙東風勁,滿帆破浪正遠航。”小張離院的前一天,基地服務人員聽到他在松花湖畔吟誦起這樣的詩句。
心理咨詢室,顧名思義,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幫助來訪者解決困在心理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涵蓋了員工的個人生活、工作、健康、人際關系、婚姻、親子等諸多方面。心理咨詢師不僅要通過個性咨詢來幫助來訪者答疑解惑,還要配合催眠治療、沙盤等一系列治療手段來幫助來訪者化解心理問題,疏導心理壓力。
音樂訓練治療室主要包括音樂放松減壓和音樂心靈保養兩項內容。音樂放松減壓主要針對正常人群,咨詢師通過為來訪者播放大自然系列音樂來營造一種場景,引導來訪者進入音樂想象,并在其想象的過程中輕聲細語地為其植入積極的正能量,幫助來訪者喚醒其曾經最美好的記憶。而音樂心靈保養是在音樂放松減壓的基礎上,為有心靈創傷的來訪者在音樂想象中還原創傷現場,釋放負面情緒,以達到治愈創傷的目的。
豐富心靈的心理工作坊
心理工作坊是為療養員普及心理學知識,解決心理疑惑的小型團體活動,是為療養員提供心理疾病預防知識的“給養站”。心理工作坊主要針對療養員普遍關心的共性問題,通過心理老師的講解和團體現場互動的方式,以達到使療養員心理成長、預防心理疾病的作用。
吉化療養院為每批療養員安排了為期7天的晚間工作坊活動,每天工作坊的主題互相聯系,并具有持續的延伸性,內容涵蓋了人際關系、溝通、親子、夫妻、壓力、健康、幸福等方面。其中“人際關系和幸福”、“架起心靈的橋梁”、“夫妻溝通的秘訣”等工作坊主題受到了廣大療養員的一致喜愛。
立足一線的“健康三下廠”
為了保障對吉化員工身心疏導的連續性,心理援助基地定期組織心理援助團隊上門服務活動,在吉化一線工廠實地開展--心理拓展、健康宣傳、調查反饋等“健康三下廠”活動。
心理援助團隊走入基層,實地參與吉化各生產廠“心系員工送安康”系列活動,不斷探索心理援助進廠的新型服務模式。有針對性地為一線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健康養生等講座;為一線員工現場進行心理測試,一對一地進行心理咨詢;組織車間員工進行室外拓展訓練,并在拓展訓練后及時收集員工的真實感受,進行活動效果分析。
“心理團隊來到我們身邊,給予我們的,遠非一頓美食、一場游戲、一份獎品,而是精神上的療愈、撫慰和提升。這是一場精神的盛宴!”吉化合成樹脂廠員工王某曾這樣評價。
吉林石化公司松花湖療養院心理援助(EAP)基地是企業為員工建造的一方心靈家園,是企業對廣大一線職工最真切的人文關懷,也是企業發展成果惠及一線的具體表現。心理援助雖不是吃穿,但它卻關乎員工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質量,牽動著一線員工的喜怒哀樂和幸福指數。
“員工的心是企業的魂,吉林石化心理援助基地承載的是企業對一線員工的殷切關愛,今后我們還要引進更多的心理援助內容和項目,把這里建設成為中國石油乃至同行業中最專業的心理援助基地,努力成為打造我國‘健康心理企業’的‘急先鋒’。”吉林石化公司心理援助(EAP)基地負責人于宏君信心十足地說。
(王藝樵 杜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