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專業安全管理 提本質安全水平——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發布專業安全管理指導意見
來源: 中國化工報 編輯: 安康 瀏覽: 3127 發布于2020年10月24日
近年來,危險化學品企業接連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特別是江蘇響水天嘉宜“3·21”、四川宜賓恒達“7·12”、河南義馬氣化廠“7·19”、河北盛華化工“11·28”等重特大事故,暴露出部分企業專業安全管理工作不深入、不扎實、不到位。
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副秘書長郝軍說:“本質安全如果提不上去,安全生產則永遠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想提高本質安全,必須要抓專業安全管理。”
那么,專業安全該如何管理?10月13日,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發布《關于加強專業安全管理 有效預防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明確專業部門安全管理職責、突出專業部門專業安全管理重點、發揮專業部門在風險管控中的作用3方面,對專業安全進行了梳理。
明確專業部門安全管理職責
據郝軍介紹,《指導意見》首先把專業安全有關部門的職責進行了劃分。按照“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在部門職責中明確專業部門對所轄業務的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專業安全管理的職責、權限、考核內容,推動專業安全管理。同時,在企業安全生產委員會這個框架下,設立生產、工藝、設備、儀表、電氣、工程等專業安全分委員會,負責研究解決這些專業領域的安全重大議題。
《指導意見》提出,生產、工藝、技術等專業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開停車、生產運行、生產方案調整等生產過程的安全負責,對生產、工藝管理制度的制修訂和適宜性負責,對操作規程、工藝參數、工藝交出和開停車方案的有效性負責,對新技術應用的安全負責,對專業范圍內的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負責,對所轄業務內發生的變更負責,對所轄業務的承包商安全管理負責,按照權限分工對生產運行、工藝技術等事故事件技術進行調查處理。
設備、電氣、儀表等專業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設備、動力、電氣、儀表、建(構)筑物及安全、消防設備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負責,對設備、電氣、儀表設施(包含備用、停用設備)的完好性負責,對專業范圍內設備設施的更新、改造、維修、驗收等過程負責,對設備、電氣、儀表檢維修過程的作業安全負責,強化設備、電氣、儀表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工程建設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工程建設項目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負責,對工程建設項目過程中風險評價和管控措施的落實負責,對工程建設項目承包商、分包商的資質審查負責,對工程建設項目及其子(分)項目的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負責,對工程建設項目承包商、分包商的安全監管負責,對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制修訂和適宜性負責。
郝軍告訴記者:“《指導意見》使各專業部門在業務保安上明晰了自己的責任,也明確了安全管理部門主要起到指導、協調、組織、監督的作用,協助企業主要負責人,積極推動企業專業安全管理。”
突出專業部門專業安全管理重點
“對業務部門安全管理職責進行劃分之后,《指導意見》對業務部門安全管理的重點進行了明確,從而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的基礎。”郝軍說。
《指導意見》指出,信息化是安全生產的基礎。專業部門應按分工收集安全生產信息資料,并將安全生產信息應用于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規程、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等。
工藝安全是安全生產的關鍵。企業生產技術部門要建立基于風險評價結果的操作規程和工藝卡片編制與修訂程序。針對新制定或修訂的操作規程,要高度重視崗位操作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
運行安全是安全生產的保證。生產調度部門要加強員工操作過程的安全管理;認真查找工藝、設備、電儀等專業運行安全瓶頸和短板,完善生產運行異常工況管理;對設置有報警的控制參數,通過系統性的報警管理,采取報警分級、分區、抑制及合理設置報警值等有效措施,解決生產裝置報警泛濫問題。
設備安全是安全生產的前提。高度重視設備設施全生命周期的專業管理。設備部門要對設備設施的設計、選型、采購、制造、運輸、安裝、使用、維護、檢驗、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處置全生命周期做好管理,既要保證設備設施制造、運輸、安裝過程的質量,又要通過檢測、維修、變更等工作保障設備的完好性。
設備維護是安全生產的保障。設備部門要編制以預防性維修為主的設備設施維修計劃,制定嚴格的檢維修技術規程,強化企業規章制度執行力,分析設備設施維修結果、判斷設備設施狀況,決斷設備運行狀態。
安全儀表是安全生產的屏障。儀表部門要完善并有效執行化工過程自控聯鎖分級管理、變更管理、停用恢復管理,停用聯鎖保護系統必須進行風險評估,確保安全聯鎖的有效性。
發揮專業部門在風險管控中的作用
郝軍指出,業務部門只有真正深入到專業領域的內在規律上,才能去解決安全生產的本質問題。要樹立“管安全就是管風險,管風險就是管異常”的理念,“異常”不是事故。比如設備有雜音、振動等,生產過程中溫度、壓力、流量產生了不可控的波動,這時風險就會增加,并在風險演變的過程中,事故隱患不斷加深。因此,要關注異常狀況,查明原因,保障裝置安全平穩運行。
對于如何進行風險管控,《指導意見》提出,強化分專業開展安全檢查;強化變更風險識別與管控,明確變更申請、評估、審批、實施、驗收的完整變更管理流程;加強現場作業過程中的風險管控,針對特殊作業,要科學制定作業方案,有效管控危險物質,徹底實施能量隔離;注重建立基于風險的測量管理,牢固樹立“泄漏就是事故”的理念,針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助燃等物料嚴重泄漏,設備存在缺陷或長時間處于異常狀態,安全設施或自動化控制系統長期故障,工藝運行存在異常工況,工藝報警長期未進行處置等安全隱患,應立即進行整改。
另外,《指導意見》還提出,對標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標準,全面加強標準化要素管理,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強化應急和事故事件管理。
一些政府部門和化工企業都認為,該意見的出臺非常及時、明確,對正確引導企業如何建立起專業安全管理的框架,提升業務保安的效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郝軍說:“該《指導意見》不同于其他文件,比較系統和針對性的講了專業安全,對于企業如何抓好專業安全的業務保安,如何明確專業部門的安全職責,如何落實專業部門抓安全的工作內容,如何在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上抓住重點,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把企業安全生產和安全風險管控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化工行業企業各個部門要按照意見中所規定的重點工作內容,結合本企業實際,應用到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