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屆全國應急管理普法知識競賽上線開賽以來,很多企業上下聯動發動員工積極參加競賽活動,多措并舉,營造濃厚的參賽氛圍。
很多企業把此次競賽活動當作督促員工學習安全生產知識,增強風險意識、安全生產意識的好機會,結合自身實際,推出“亮點”服務,輔導督促員工參與競賽,形成“比學趕超”,爭當安全“主人翁”的良好氛圍。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工作之余“比正確率、比活力值”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專門印發參賽通知、召開動員會議、開展通報考核,積極為參加這次普法知識競賽營造良好氛圍。截至8月17日24時,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暫時以總成績9496萬分排名第一。
據了解,國網山東電力積極組織全體員工參與應急普法答題,目前參與人數已超過員工總數的90%,大家在工作之余“比正確率、比活力值”;國網江蘇電力將本次競賽作為安全重點工作扎實開展,增強各下屬單位安全工作執行力、穿透力、管控力,促進公司全員進一步增強應急法治意識和安全風險意識,提升應急處置能力,達到主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的目的;國網甘肅電力建立微信群,進行答題情況日統計,每周通報競賽答題成績,表揚先進,鞭策落后;國網寧夏電力將責任落實到一線班組,組織人員專項跟進各單位報名情況,督促未報名職工及時報名答題,動員全公司員工參賽。
國家能源集團
運用新工具進行答題統計
國家能源集團在2019年的全國應急普法知識競賽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績。今年該集團再接再厲,目前已進入央企前四名。
受到去年全國總決賽獲得佳績的鼓舞,國家能源集團各基層企業參與熱情高漲,各企業領導在司務會、生產早會等場合強調參與本次答題競賽活動的重要性,學習安全應急知識的緊迫性,增強員工法治意識、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提高員工預防風險能力的急迫性,要求各部門組織員工積極答題,明確競賽獎懲機制,創造了全員參與答題競賽、全員學習應急知識的濃厚氛圍。
通過開展應急文化建設活動,該集團的一線員工應急意識和防災避險、自救互救能力明顯提升。本次應急普法知識競賽活動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廣大員工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
本次應急普法知識競賽活動既是應急文化建設的深化和延續,又是對該集團應急文化建設工作成效的檢視和驗證。
同時,為了準確掌握每一位員工的答題情況,國家能源集團運用“釘釘”軟件和EXCEL表格等工具進行答題統計,實時有效跟蹤掌控員工的學習動態和比賽成績,也在員工之間形成了你追我趕、互相超越的良好氛圍。
中鋁集團
發動企業全員參與競賽
中鋁集團發動所屬企業積極參與第二屆全國應急管理普法知識競賽答題活動,截至8月13日,中鋁集團參賽報名人數超過10萬,總分達1118萬分。
中鋁集團向所屬板塊事業部下發了參賽通知,要求各板塊事業部發動企業全員參與競賽,每個板塊、企業確定一名競賽工作責任人。
同時,組建各層級參賽微信群,及時推送競賽方式和相關信息,營造良好的競賽氛圍。該集團還針對競賽內容提前組織培訓,如易門銅業有限公司組織全體黨員對《民法典》進行培訓學習,同時采取黨員帶群眾的方式宣講相關法律知識。
該集團員工自發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普法學習和答題,提高答題正確率。中鋁東南銅業有限公司通過“抖音”平臺錄制員工參與應急普法知識競賽活動過程,并在企業微信中播放;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通過企業微信對答題情況進行統計。
中國一汽
利用早會午休答題分享
中國一汽集團的夏季停產檢修時間(8月1日至9日)正值競賽開賽階段,在全體員工處于休假狀態的背景下,該集團公司建立參加全國應急普法競賽工作群,及時轉發全國競賽相關信息,每日公布各單位成績榜排名情況,督導各單位采取有效舉措、積極動員員工參與答題,并在群里分享工作方法,互相借鑒。
在各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下,截至8月11日,該集團公司總參與員工7.7萬人、總成績600萬分,位居央企參賽隊第五名。
網上答題階段正式啟動后,該集團各工廠結合自身實際組織員工在工作間隙學習應急科普、法律法規、微課等相關材料,并鼓勵大家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很多車間班組每天早會或午休時還會進行答題分享,員工相互介紹自己的學習收獲和答題心得,營造了“普民法、抓應急、促安全”的濃厚氛圍,答題成為大家日常工作中談得最多的話題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國石化
對照結果找原文深化理解
中國石化廣泛發動和組織全體員工參與此次競賽活動。截至目前,該集團在競賽活動中成績排名央企前列。
該集團將參賽單位細化到機關部門、生產車間、市縣公司等。細化后的二級參賽單位有138個,三級參賽單位達2145個。
同時,中國石化各參賽單位發動員工積極學習《憲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重點法律法規,提高答題正確率,并對照答題結果查詢法律條文深化理解,更正錯誤認知。
尤其是勝利油田安全部門、法律部門聯合工會開展動員工作,逐級落實專人負責制,開展數據統計和比對,對參與單位進行季度考核獎勵,對油田排名前一百的實施獎勵,大大提升了全體干部員工參與競賽答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